第189章 ,/.

众人一听,都笑了起来。贾母也笑着说:“这可跟我们凤丫头重名了。”旁边的媳妇赶忙上去推了推女先生,说:“这是二奶奶的名字,可别乱说。”贾母笑着说:“没事,你接着说,接着说。”女先生急忙站起来,赔着笑说:“是我们该死,不知道这是奶奶的名讳。”凤姐儿笑着说:“怕什么,你们尽管说,重名重姓的人多着呢。”

女先生又接着说道:“这一年,王老爷打发王公子上京赶考,有一天遇到了大雨,就到一个庄子上避雨。没想到这个庄子上也有一位乡绅,姓李,和王老爷是世交,就把王公子留在书房里住下了。这李乡绅膝下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千金小姐。这位小姐芳名叫雏鸾,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贾母连忙说道:“怪不得叫《凤求鸾》呢。不用说,我猜着了,肯定是这个王熙凤想求娶这个雏鸾小姐为妻。”女先生笑着说:“老祖宗原来听过这一回书呀。”众人也都纷纷说道:“老太太还有什么没听过的!就算没听过,凭老太太的本事也能猜着。”

贾母笑着说:“这些书啊,都是一个套路,无非就是些佳人才子的故事,最没意思了。把人家女儿说得那么不检点,还说是佳人,编得一点都不符合实际。一开口就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个女儿必定爱如珍宝。这小姐必定是知书达礼,无所不能,简直是绝代佳人。可只要一见到一个长得清秀的男人,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就开始想着终身大事,父母也不顾了,书礼也忘了,变得鬼不像鬼,贼不像贼,这哪里还能算得上是佳人呢?

就算是满腹文章,做出这种事来,也不能算是佳人了。就好比男人满腹文章却去做贼,难道王法会因为他是才子就不把他当成贼处理吗?可见那编书的人就是自己把自己的嘴堵住了。

再说了,既然说是世宦书香人家的小姐,都知书识礼,连夫人也知书达礼,告老还乡后,这样的大家人口肯定不少,奶母丫鬟这些服侍小姐的人也很多,可怎么这些书上,只要有这种男女私情的事,就只有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鬟?你们自己想想,那些人都在干什么,这不是前后矛盾吗?”

众人听了贾母的一番话,都笑着说:“老太太这么一说,这些书里的谎话可都被批得明明白白了。”贾母笑着解释道:“这是有原因的。编写这类书的人,其中有一些是嫉妒别人家的富贵,或者是自己有什么愿望没有实现,心里不痛快,所以就编出这些故事来污蔑别人。还有一些人,是自己看这些书看得入了迷,也幻想能有一个佳人相伴,于是就编出这样的故事来自我满足、寻个乐子。

他们哪里懂得那些世宦读书人家的规矩和道理!别说书上那些所谓的世宦书礼大家了,就说现在咱们眼前的实际情况,拿我们这种中等人家来说,都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更不要说那些真正的大户人家了。所以说这些话都是胡编乱造,荒谬至极。因此我们向来不许谈论这些书,丫头们也都不了解这些内容。这几年我年纪大了,姑娘们住得又远,我有时候觉得烦闷,就说几句听听解解闷,可她们一来,我就赶紧停下来不说了。”李婶和薛姨妈都笑着说:“这确实是大家风范的规矩,就连我们家也不会让孩子们听到这些乱七八糟的话。”

凤姐儿走上前来斟酒,笑着说:“好了,好了,酒都凉了,老祖宗喝一口润润嗓子,再接着揭穿这些谎话。这一回就叫做《掰谎记》,就发生在本朝本地,就在本年本月本日本时。老祖宗一张嘴难以同时说两家的事,就像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这故事是真是假暂且不说,咱们先接着说说那些观灯看戏的人。老祖宗,您先让这两位亲戚喝杯酒,看两出戏,之后再接着从昨天的事情开始掰扯这些谎话,怎么样?”凤姐儿一边斟酒,一边笑着说,话还没说完,众人就都已经笑得前仰后合了。那两个女先生也笑得停不下来,她们都说:“奶奶这口才可真好。

要是奶奶去说书,我们可就没饭吃了。” 薛姨妈笑着说:“你收敛点,别太得意了,外面还有人呢,可不像往常那样随意。”凤姐儿笑着说:“外面也就只有珍大爷。我们还是像以前一样论哥哥妹妹,从小就一起玩耍长大的。这几年因为成了亲,我已经立下了不少规矩。就算不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妹,按照伯叔的辈分来论,那《二十四孝》里不是有‘斑衣戏彩’的故事吗,他们不能来扮成那样逗老祖宗开心,我好不容易把老祖宗逗笑了,还让老祖宗多吃了一点东西,大家都高兴,都应该感谢我才对,怎么反倒笑话我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贾母笑着说:“这两天我还真没痛痛快快地笑一场,多亏了她,才让我一路笑得心里畅快了些,我要再喝一杯酒。”说着就喝起酒来,又吩咐宝玉:“你也去敬你姐姐一杯。”凤姐儿笑着说:“不用他敬,我就讨老祖宗的寿吧。”说完,就拿起贾母的杯子,把半杯剩酒喝了,然后把杯子递给丫鬟,让丫鬟换了一个用温水浸着的干净杯子上来。于是,各席上的杯子都被撤了下去,丫鬟们用温水浸着的杯子斟上新酒,再摆回桌上,之后大家才归座。 女先生回禀说:“老祖宗要是不想听书了,那我们弹一套曲子给您听吧。”贾母说:“那你们两个合奏一套《将军令》吧。”

两人听了,赶忙调好琴弦,按照曲调弹奏起来。贾母问:“现在几更天了?”婆子们赶忙回答:“三更了。”贾母说:“怪不得感觉越来越冷了。”早就有丫鬟们拿了添换的衣裳送过来。王夫人起身笑着说:“老太太,您不如挪到暖阁里的地炕上坐着吧,这样暖和些。这两位亲戚也不是外人,我们陪着您就是了。”贾母听了,笑着说:“既然这样,不如大家都挪进去,这样不是更暖和吗?”王夫人说:“就怕里间坐不下这么多人。”贾母笑道:“我有办法。现在也不用这些桌子了,只用两三张并起来,大家挤在一起坐,既亲近又暖和。”

众人都说:“这样才有意思。”说完,大家就都离席了。 众媳妇赶忙撤去残席,在里面把三张桌子直直地并在一起,又重新添换了各种果盘和美食摆好。贾母说:“大家都不要拘束,听我安排座位就好。”说着就让薛姨妈和李婶在正面上座,自己在西边坐下,又叫宝琴、黛玉、湘云三人紧紧挨着自己左右坐下,然后对宝玉说:“你挨着你太太坐。”于是,邢夫人和王夫人中间夹着宝玉,宝钗等姐妹坐在西边,依次往下是娄氏带着贾菌,尤氏和李纨夹着贾兰,下面横头坐着贾蓉的妻子。贾母说:“珍哥儿,你带着兄弟们去吧,我也准备休息了。”

贾珍赶忙答应,又带着众人走进来。贾母说:“快去吧!不用进来了,刚坐好又都起来。你快去休息,明天还有重要的事情呢。”贾珍连忙答应,又笑着说:“留下蓉儿斟酒才好。”贾母笑道:“看我,差点把他忘了。”贾珍答应了一声“是”,就转身带着贾琏等人出去了。贾珍和贾琏自然很高兴,就派人把贾琮和贾璜各自送回家,然后邀请贾琏去寻欢作乐,这些暂且不提。 这边贾母笑着说:“我刚才正想着,虽然大家在一起取乐,可竟然没有一对双全的,就把蓉儿给忘了。这下可全了,蓉儿就和你媳妇坐在一起,也算是团圆了。”

这时有媳妇回禀说要开戏了,贾母笑道:“我们娘儿们正说得高兴,又要吵起来了。而且孩子们熬夜也冷,算了,让他们先休息吧。把咱们家的女孩子们叫过来,就在这台上唱两出戏给大家看看。”媳妇听了,连忙答应着出去,一边派人去大观园叫人,一边到二门口吩咐小厮们做好准备。小厮们赶忙到戏房把戏班里所有的大人都带了出去,只留下了小孩子们。 不一会儿,梨香院的教习带着文官等十二个人,从游廊的角门走了出来。婆子们抱着几个软包,因为来不及抬箱子,就估计着贾母爱听的三五出戏,把相关的彩衣包了过来。

婆子们带着文官等人进去见过贾母,他们就垂手站在一旁。贾母笑道:“大正月的,你师父也不放你们出来玩玩。你们准备唱什么?刚才那八出《八义》吵得我头疼,咱们来点清淡的。你们看,薛姨太太和李亲家太太都是见过很多好戏的人家,这些姑娘们也比咱们家姑娘见识更广,听过不少好曲子。现在这些小戏子又是有名的戏班子里的,虽然是小孩子,但比那些大班的戏子还要强。咱们可不能让人挑出毛病,怎么也得弄个新鲜的花样。让芳官唱一出《寻梦》,只用提琴和管箫伴奏,笙笛这些都不要用。”

文官笑着说:“您说得对,我们的戏肯定入不了姨太太、亲家太太和姑娘们的眼,大家也就是听听我们的口齿是否伶俐,再听听我们的嗓音罢了。”贾母笑道:“就是这个意思。”

李婶和薛姨妈听了,都高兴地说:“这孩子真机灵,还跟着老太太打趣我们。”贾母笑道:“我们这也就是随便玩玩,又不是出去卖艺赚钱,所以可能不太符合时下的流行。”接着又说:“叫葵官唱一出《惠明下书》,也不用涂脂抹粉扮相夸张。就唱这两出,让大家听听不一样的。要是你们偷懒省力,我可不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