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

凤姐儿眼疾手快,赶忙上前搀扶起贾母。尤氏笑容满面地对贾母说道:“老太太,我们已经精心预备好了您的晚饭。可每年您都不肯赏脸,在这儿用过晚饭再回去,难道我们真的就比不上凤丫头那里吗?”凤姐儿挽着贾母的胳膊,笑着说道:“老祖宗,咱们赶紧走,回咱们家吃饭去,别理她。”贾母也笑着回应:“你这儿正忙着供奉祖宗呢,忙得不可开交,哪里经得起我在这儿折腾。再说了,每年我就算不在这儿吃,你们也还是会把饭菜送到我那儿去的。

倒不如照旧送过来,我要是吃不完,留着明天再吃,这样还能多吃些呢。”贾母这番话逗得众人都笑了起来。接着,贾母又郑重地吩咐尤氏:“一定要派可靠的人,在夜里好好照看香火,这事儿可一点儿都大意不得。”尤氏连忙点头答应。随后,贾母一行人走了出来,到暖阁前上了轿子。尤氏等人闪到屏风后面,小厮们这才领着轿夫,抬起轿子出了大门。尤氏也跟着邢夫人等人一起前往荣国府。

当轿子出了大门,只见这条街上,东边一侧整齐排列着宁国府的仪仗、执事和乐器,西边一侧则是荣国府的仪仗、执事和乐器,场面十分壮观。路上的行人看到这阵仗,都自觉地退到一旁,不从这条路上经过。没过多久,轿子就来到了荣国府,荣国府的大门、正厅也都一路敞开着。这次,贾母不在暖阁下轿了,而是过了大厅,转弯向西,到了贾母这边的正厅才下轿。 众人簇拥着贾母,一同来到贾母的正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正室里铺设着华丽的锦裀,装饰着精美的绣屏,一切都焕然一新,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氛围。屋子中央的火盆里,燃烧着松柏香和百合草,散发出阵阵清香。贾母在主位上坐下后,有老嬷嬷进来回禀:“老太太,其他老太太们过来行礼了。”贾母连忙起身,准备迎接,只见两三个老妯娌已经走进了屋子。大家相互挽着手,笑着寒暄了一会儿,又互相谦让了一番。待众人喝过茶后,贾母把她们送到内仪门便返回正室,重新归座。 紧接着,贾敬、贾赦等人带领着众子弟走进来。贾母微笑着说:“一年到头,你们也都辛苦了,就不必行礼了吧。”

嘴上虽然这么说,但实际上,男人们一排,女人们一排,大家还是依次向贾母行了礼。行礼完毕后,左右两旁摆下了交椅,然后众人按照长幼顺序,依次归坐,接受晚辈们的行礼。两府的男仆、女仆、小厮、丫鬟们,也按照各自差役的等级,依次上前行礼。之后,便开始分发押岁钱、荷包和金银锞子,接着又摆上了合欢宴。众人按照男左女右的顺序入座,有人献上屠苏酒、合欢汤、吉祥果和如意糕。等这些仪式结束后,贾母起身到内间去更换衣服,众人这才各自散去。 当天晚上,府里各处的佛堂和灶王前,都点起了香,供奉着祭品。

王夫人正房的院内,摆放着天地纸马和香供。大观园的正门上,挑着一盏大大的明角灯,两排高高的灯笼照亮了道路,各处也都亮起了路灯。府里上上下下的人,都精心打扮了一番,穿着华丽的服饰,如同花团锦簇一般。整个夜晚,人声鼎沸,欢声笑语不断,爆竹声此起彼伏,接连不断。 到了第二天五更天,贾母等人又按照品级,穿上庄重的礼服,摆出全副的执事,前往宫中朝贺,同时为元春庆祝生日。在宫中领宴结束后,众人又回到宁国府,祭祀了列祖列宗,然后才返回荣国府,接受众人的行礼。之后,贾母便换了衣服,休息去了。

对于所有前来贺节的亲友,贾母一概不见,只与薛姨妈、李婶二人聊天,享受悠闲时光,有时候也会和宝玉、宝琴、宝钗、黛玉等姊妹们一起下棋、打牌,嬉戏玩耍。王夫人和凤姐儿则天天忙着去参加各种年酒宴请,荣国府那边的厅上和院内,到处都是唱戏、摆酒的热闹场景,亲友们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她们一直忙碌了七八天,才把这些事情处理完。很快,元宵节就快到了,宁国府和荣国府都张灯结彩,一片喜庆的景象。

正月十一日,贾赦宴请贾母等人,第二天,贾珍又设宴邀请,贾母都去了,只是随意地待了半天。王夫人和凤姐儿这些天也不断被人请去吃年酒,次数多得都数不清了。 到了正月十五晚上,贾母在大花厅上吩咐摆上几桌酒席,还请了一班小戏班子,厅里挂满了各种精美的彩灯。贾母带领着荣宁二府的各子侄、孙男、孙媳等,举办家宴。贾敬向来不喝酒,这次也没有去请他。在正月十七日,祖祀仪式结束后,他便出城去修养了。就算这几天他在家,也是独自待在净室里,安静地默处,对外界的事情一概不闻不问,这里暂且不提。

贾赦简单地领受了贾母的赏赐后,便告辞离开了。贾母知道他在这里大家都会觉得不太方便,所以也就随他去了。贾赦回到家中,与一众门客一起赏灯、吃酒,那里自然是笙歌不断,满眼都是华丽的景象,他在那边尽情享乐,与这边的氛围又有所不同。 在贾母所在的花厅上,一共摆了十来桌酒席。每一桌旁边都放着一个小几案,几案上摆放着炉瓶三事,正焚着皇上御赐的百合宫香,香气四溢。几案上还有一些小巧精致的盆景,大约八寸长、四五寸宽、二三寸高,盆景里点着山石,布满了青苔,还种着新鲜的花卉,显得生机勃勃。此外,还有小洋漆茶盘,里面放着旧窑烧制的茶杯,以及十锦小茶吊,里面泡着上等的名茶。桌子上还装饰着一色的紫檀透雕璎珞,这些璎珞嵌着大红纱,上面透绣着花卉图案,还绣着草字诗词,精美绝伦。 原来,绣这些璎珞的是一位姑苏女子,名叫慧娘。

她出身于书香宦门之家,原本精通书画,刺绣只是她偶尔为之的消遣,并非用来售卖的商品。这些屏风上所绣的花卉,都是仿照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其格式和配色都十分高雅,与那些一味追求浓艳的普通绣品截然不同。每一枝花的旁边,都绣着古人题咏此花的诗句,有的是诗,有的是词,有的是歌赋,形式各异,且都是用黑绒绣出的草字,字迹的勾踢、转折、轻重、连断,都与毛笔书写的草书毫无差别,也不像市面上那些绣品的字迹那样呆板生硬,令人厌恶。慧娘并不依靠刺绣技艺来获利,所以虽然天下人都知道她的绣品精美,但真正能得到的人却很少,许多世宦富贵之家都没有她的绣品。如今,人们把她的绣品称为“慧绣”。

然而,竟有一些贪图利益的人,模仿她的针迹,以此欺骗世人来获利。可惜慧娘命薄,十八岁就去世了,如今再也无法得到她的新绣品。凡是拥有慧绣的人家,即使只有一两件,也都当作珍宝一样珍藏起来,舍不得使用。有一些翰林文人们,因为非常珍惜“慧绣”的精美,认为“绣”这个字无法完全体现其精妙之处,用“绣”字来形容这些字迹,反而显得唐突了,于是大家商议后,便把“绣”字隐去,换成了“纹”字,所以现在人们都称其为“慧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如果有一件真正的“慧纹”物品,那价值是不可估量的。贾府如此荣华富贵,也仅仅只有两三件慧纹之物。去年,已经把其中两件进贡给了皇上,如今只剩下这一副璎珞,一共有十六扇。贾母爱这副璎珞如珍宝一般,在请客时,都不会把它当作普通的陈设拿出来,只留在自己这里,每当心情高兴摆酒的时候,才拿出来赏玩。

此外,还有各种旧窑烧制的小瓶,里面都点缀着“岁寒三友”“玉堂富贵”等新鲜花草,为整个花厅增添了不少雅致的气息。

花厅之上,两席分别安排给了李婶和薛姨妈就座。在东边,为贾母设置了一张透雕夔龙护屏的矮足短榻,榻上靠背、引枕以及皮褥一应俱全,显得十分舒适。榻的一侧,摆放着一个极为轻巧的洋漆描金小几案,几案上整齐地放着茶吊、茶碗、漱盂、洋巾之类的物品,此外还有一个眼镜匣子。

贾母慵懒地歪靠在榻上,时而与众人谈笑风生,时而拿起眼镜,朝着戏台上仔细张望。她面带微笑,对薛姨妈和李婶说道:“我年纪大了,骨头老是疼,就容我放纵一回,歪着身子陪你们啦。”说完,又吩咐琥珀坐在榻上,让她拿着美人拳给自己捶腿,好缓解一下酸痛。 在榻下并没有摆放席面,只有一张高高的几案,上面陈设着璎珞、花瓶、香炉等精致的物件,增添了几分雅致的氛围。另外还设有一张精致的小高桌,上面摆放着酒杯、汤匙和筷子。贾母将自己这一席安排在榻旁,让宝琴、湘云、黛玉、宝玉四人在旁边就坐。

每当有一道菜肴或一份水果端上来,都会先捧到贾母面前让她过目。若是贾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