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第61集《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 妙音0 5847 字 13天前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一百二十七面,我们看己三的“如来述成”。

这一科是譬喻说里面的第三个,〈药草喻品〉。〈药草喻品〉等于是在约迹门开权显实。

佛陀的智慧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权法的智慧,一种是实法的智慧。什么叫权法的智慧呢?就是事修的因缘。佛陀开示我们人天乘的三皈、五戒、十善跟三乘的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为了满足众生的需求,佛陀讲出了十法界的修因得果。所以,事修的特点是根据我们的有所得心安立的。就是,事修,你要有所得,你要透过对教法的信解、发愿来努力地去修学。修学以后你能够怎么样?修因得果。比方说你修四谛,你得到阿罗汉果;你修十善,就得到天上的果报。所以,事修的特点就是让我们生命增上。你为什么修学佛法?你当然是想改变自己,你希望你的来生比今生好,所以你才修学佛法。所以事修就是从因果上让我们建立一种增上的力量。

实法就不一样了,实法强调的是一种理观的智慧。它不是在修因得果,它可以说是超越因果。它等于是在观照我们众生本具的一念心性。它重点在观照,安住,就可以了。因为心性它没有增减,你不可能说你今生的心性到了来生更大,不可能。你就是成佛了,你的心性跟现在的心性也是一模一样的,它没有增减、没有生灭。所以你不用去改变它,你只要怎么样?你只要观照它、安住它就可以了。

佛陀讲这个法门的意思是,本来权法跟实法是要同时操作的。就是你从学佛开始,增上的时候你就是要安住,安住的时候你就得增上。就好像前面的〈信解品〉,这个穷子回家以后,他就必须要回归家庭才可以工作的。他在工作当中,他又同时回归家庭,回归家庭同时也工作。本来回家跟工作是同时操作的。

但是,众生的根机当然不一样,所以〈信解品〉跟〈譬喻品〉主要是针对钝根声闻说的。你看〈譬喻品〉跟〈信解品〉,穷子回到家以后,他的父亲并没有马上要他回归家庭,先让他去扫厕所,扫完厕所再领知众物,再告诉他去统领库房的珍宝,最后再告诉他,父子相认而继承家业。

所以整个譬喻说的前两段,就是〈譬喻品〉跟〈信解品〉,强调“会权入实”,先修权法,先从因果上让他有所得,能够让他有自信,才不会看到他的父亲就恐怖疾走,就害怕逃走。你有点资粮力,你就比较敢去面对你父亲,比较敢面对佛陀,否则我们老是看到佛陀就怕,那就很难修学了。所以,佛陀为了要让这个穷子能够勇敢地面对佛陀,就先让他成就圣道,然后再让他安住心性、成就佛道。

但这不是佛陀所希望的方法,所以佛陀又讲出了〈药草喻品〉。〈药草喻品〉,佛陀的意思就是,你回家以后第一件事情不是工作,第一件事是父子相认。你回家以后,能够回归家族再去工作,你会更有自信,你的工作的胸量格局会不一样。所以佛陀讲〈药草喻品〉的意思就是说,理观跟事修是要同时操作的。他来补足前面的〈信解品〉跟〈譬喻品〉的不足。是这个概念。

我们看附表第十三的〈药草喻品〉释义。

我们先解释这个品目,把这个标题解释一下。看附表第十三。

一、解释品目

“药”有治病之功,“草”有受润之质。文中佛法教行善根为“药”,五乘众生,皆名为“草”。众生依佛法修行证果,犹如草木依土地雨水滋养生长,故佛说〈药草喻品〉。

〈药草喻品〉这个药是怎么样的说明呢?“药”,就是治病。这个药吃下去能够调治四大,能够治疗我们的病痛,这叫药。“草”,它没有治病的功能,但是它能够接受水的滋润而增长。它不像石头或者砂石,你水不管怎么滋润,它不会增长。草有受润增长的功能。

这表示什么呢?三乘佛法的教行,它所成就的出世的善根,包括出离心、菩提心,叫做药。就是你修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会帮助你产生出离心、菩提心,这样子对我们心中三界的烦恼跟业力,对这种病痛有对治的效果,叫做药。

其实五乘的众生都叫做草。就是说,其实每一个人都是草,但是草中有治病功能的叫做药,所以我们三乘人同时是草、同时是药。但是人天乘只能叫做草,它没有药的功能。所以药草就是包括五乘的善根,都叫做药草。其中三乘的善根,特别是草中又带有药的功能,叫药草。众生依止五乘佛法的修行证果,就好像草木依止土地的生长跟雨水滋润一样,它能够既生又长,故说〈药草喻品〉。

〈药草喻品〉当然主要讲两件事情。这个草,它生长在大地上,对不对?它为什么生长呢?当然是佛陀的法雨教化。你没有依佛法你怎么修学呢?雨水降下来以后,这个草木往上生长,就是事修,它得到它应该有的因果。但是它的根往下发展,它能够趋向真如,这强调理观。所以整个〈药草喻品〉讲到这个草木的善根,讲到两件事:第一个,向上增长;第二个,向下安住。就讲这两件事情。而这两个是同时具足相应的,同时发生的。讲这个观念。

小主,

我们看第二个,经文要义。

二、经文要义

本经前“法说一周”,上根舍利弗领解,佛即为述成,乃至授记。今“譬说一周”,中根四人信解,并自述“穷子之喻”,故佛今说〈药草喻品〉,以述成印可。

文中略有二义:(一)无差而差:一雨一地虽同,而三草二木,生长各异。喻佛教虽同,而五乘众生发心及善根有别。(二)差而无差:三草二木,种虽有别,同是一地所生,一雨所润。谓佛教虽以五乘教法,普摄一切万行,而万行终归一心,所谓皆以如来灭度而灭度之。彰显圆教统摄诸法,一心统摄万行。犹彼一切差别草木种子根茎枝叶,皆为一雨所润,皆以大地为所依故。

我们把整个〈药草喻品〉的经文大意做一个说明。本经在前面的〈方便品〉当中,佛陀是直接用法义来开显权实的关系,叫法说一周。那么从法义上得解的是谁呢?上根舍利弗尊者。所以佛陀马上为他授记。就是你只要具足理观事修,只要是安住真如而生起的修学,你就有成佛资格了。

到了譬说一周,中根四人信解,就是声闻四人,“并自述穷子之喻,故佛今说〈药草喻品〉”。穷子之喻就是说明自己的理解,从他自己的回家工作的事修,到最后继承家业的理观。所以只要你理观事修都具足了,佛陀也是述成印可。

对中根四人的信解述成印可以后,佛陀等于做了补充。就是说,其实理观事修是不可以分开修的,不能够说先工作再回家,这个是钝根人的修法。所以佛陀又补充了两个观念:一个是无差而差,一个是差而无差。

无差而差,它的重点在那个差字。无差就是同一片大地、同一味的法雨。为什么产生差别呢?那就是因为事修不同。你看,同一个雨水、同一片大地,但是孕育出三草二木,有小草、中草、大草,有小树跟大树。各自生长,比喻佛教当中虽然同样一念的中道实相的心性,但是五乘众生因地的发心,还有他对佛法领解的浅深有所差别,所以无差而差。这个当然跟你的环境、跟接受的教育有关系,所以从事修来说是无差而差。但是,众生只要能够静下心来,回光返照,就变成差而无差。不管你追求的是人天的快乐、二乘的涅盘或者菩萨的功德,只要你回光返照,就是同样一念心性。

所以“三草二木,种虽有别,同是一地所生”,同是中道的实相所滋润。佛教虽以五乘教法统摄一切的万法,但那是从事修的角度,一心开出万法。从理观的角度,其实万行是回归一心的,“所谓皆以如来灭度而灭度之”。只要你接受佛法,佛法迟早会让你成佛的,这种力量是不可抗拒的,只是迟跟早。就是说,你只要能够回到家,不管你是做什么工作,你迟早要继承家业。只要你肯回家,只要你愿意回到佛陀的大家庭。

当然,如果你放弃了佛法,你从今以后不再拜佛,不再学习教典,那你是离家出走,那这个例外。就是我不管你过去,佛陀的保证就是说,只要你肯努力,我不管你过去什么善根,你只要不放弃,在佛法不断地修学,你迟早会继承家业的,迟跟早而已。所以“彰显圆教统摄万法,一心统摄万行”,犹彼一切差别草木种子根茎枝叶的各自发展,“皆为一雨所润,皆以大地为所依故”。

我们从草木的生长来看,我们看草木的上半段是向上增长,那就是事修,叫做“近果说差别”。我们短时间来看到,你种的是葡萄树,你当然得到葡萄的果;你种的是苹果树,得到苹果的果;你种的是一个草,那你生长变成就是一个草。所以短期来看,每一个人修学佛法各得所需。但是你如果深入去看,每一个人都在回家。诸位!草木在生长,你可别忘了根也在生长。草木是往上面生长,你看得到,长出很多水果;但是根部也在生长。根部开始怎么样?深入你的实际理地,回归真如本性。

所以它的意思就是说,你只要肯修学佛陀所设立的法,这个法是佛陀说的,不管是三皈五戒、四谛十二因缘,你的生命会同时两种生长。第一个生长是你感觉得到的。比方说你念佛,表面上说,我念佛往生净土了,那只是你感觉得到的。按佛陀的说法,你在求生净土的过程,你的真如本性也不断地开显。这个就是我们前面说的……诸位!我们回忆一下上一堂课,这个穷子回家以后,刚开始做什么工作?扫厕所。他把厕所扫干净以后干什么?掌管所有的珍宝,最后才继承家业。你真的认为他是最后才领知家业的吗?其实不对!他在扫厕所的过程当中,其实他已经慢慢在回家了。回家是同时的,只是他自己不知道。

就是说,当你在事修的时候,其实你的真如善根也在怎么样?在本经说的,叫做不思议的熏习,叫做真如内熏。你表面上在拜佛、念佛,你表面上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其实真正重点是你的心开始回归真如。比方说念佛,我们回归到佛号。佛号是万德洪名,对不对?我们在念佛的时候,我们提起佛号,从因缘上,那就是因缘果报,“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但是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当你念佛的时候,这个佛号在心中运转,其实你的心开始跟佛陀越来越靠近。众生的心跟佛陀的心,因为你的念佛,你们的心当中产生一种不思议的熏习、不思议的接近,这点是我们不知道的。所以佛陀告诉我们,事修中带有理观,理观中带有事修,这是我们要强调的“理事无碍”的观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己三、如来述成 分二:庚一、略述成;庚二、广述成

有这种观念以后,我们再来看经文,就能够理解这一品的大意。看己三的“如来述成”。如来述成等于是,佛陀一方面对于中根弟子讲的〈信解品〉的领解——会权入实的领解表示的认可跟成立,这个是对于他的认可;一方面,佛陀认为意犹不足,所以做了补充。这个地方有两段。

庚一、略述成

先做一个简略的述成。看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