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语23 王孙说请勿赐叔孙侨如·周语24 单襄公论郤至佻天之功

抛弃强壮优秀的将领而用司马子反那样幼稚懦弱的人,这是其三;

建立卿士而不用其言[5],四也;

组建辅臣谋士却不采纳他们的意见,这是其四;

[5]不用其言:指交战之前,楚内部的主和派曾劝阻楚背盟行为,楚王没有采纳。

夷、郑从之,三陈而不整,五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集结了蛮夷、郑国跟从参战,然而三方军阵庞大却不严整,这是其五。

罪不由晋,晋得其民,

挑起战端的一方不是晋国,所以晋国就会得到民众大力拥护,

四军之帅[6],旅力方刚,

[6]四军:晋当时有上、中、下三军与新军,每军设将(统帅)、佐(副统帅)。

四支军队的将帅气盛势强,

卒伍治整[7],

[7]卒伍:泛指军队,行伍。

军队行伍严整,

诸侯与之。

各路诸侯都站在晋国这一边。

是有五胜也:

因此说,晋国有以下这五个取胜的因素:

有辞,一也,

与楚开战有正当的理由,这是其一;

得民,二也;

深得民心,这是其二;

军帅强御,三也;

士卒将帅十分精悍,这是其三;

行列治整,四也;

军队行伍严整号令严明,这是其四;

诸侯辑睦,五也。

与各路诸侯关系和睦,这是其五。

有一胜犹足用也,

其实晋国使用任何一个取胜因素就足以胜楚了,

有五胜以伐五败,而避之者,非人也。

如今以五胜之势去攻伐五败却还要躲躲闪闪,那不是有作为之人的表现。

不可以不战。

所以说这一仗非打不可。

栾、范不欲[8],

栾书、士燮不愿开战,

[8]栾、范不欲:在决战前,中军统帅栾书、副统帅士燮(xiè)曾对作战方案提出过不同意见。

我则强之。

是我强使他们下达作战命令的。

战而胜,是吾力也。

结果获胜了,这是我的功劳啊!

且夫战也微谋,吾有三伐:勇而有礼,反之以仁。

他们在战斗中没有一点谋略,而我有三大功劳:不但勇而有礼,而且还以仁爱为本。

吾三逐楚军之卒,勇也;见其君必下而趋,礼也;能获郑伯而赦之,仁也。

我三次追逐楚军,这是勇;遇上楚君必定下车快步上前,这是礼;俘获了郑伯又放了他,这是仁。

若是而知晋国之政,楚、越必朝。’”

如果让我主持晋国政事的话,楚、越等国一定会甘愿前来朝拜称臣。’”

“吾曰:‘子则贤矣。抑晋国之举也,不失其次,吾惧政之未及子也。’

“我对郤至说:‘你确实有才干。然而晋国提拔官员不会不论位次,所以我以为晋国的政务恐怕还轮不到你来主持。’

谓我曰:‘夫何次之有?昔先大夫荀伯自下军之佐以政[1],

[1]荀伯自下军之佐以政:指荀林父从下军副帅升任中军统帅。

他对我说:‘有什么位次?已经去世的荀伯是从下军副帅升任中军统帅的,

赵宣子未有军行而以政[2],

赵宣子没有军功也升任中军统帅而主持政事了,

[2]赵宣子:即赵盾,在晋襄公七年任中军统帅。

今栾伯自下军往。

如今栾伯又从下军之佐升为中军主帅。

是三子也,吾又过于四之无不及。若佐新军而升为政,不亦可乎?将必求之。’

就这三个人来说,我的才能只有超过他们而没有所不及的。我如果以新军之副将升为正卿而主持政事,不也可以吗?我一定想办法达到目的。’

是其言也,君以为奚若[3]?”

这都是他所说的话,您认为如何呢?”

[3]奚若:犹奚如,何如,意为怎么样。

襄公曰:“人有言曰‘兵在其颈’,其郤至之谓乎!君子不自称也,非以让也,恶其盖人也。

夫人性,陵上者也,不可盖也。

单襄公说:“有人说‘刀架在脖子上’,恐怕说的就是郤至这种人吧!常言道,君子不自我吹嘘,其实并不是为了谦让,而是厌恶这种行为凌驾于他人之上罢了。

求盖人,其抑下滋甚,故圣人贵让。

人的本性,都想超越在自己之上的人,但是又苦于无法凌驾。总想凌驾他人,反而会被抑制得更厉害,所以圣人崇尚礼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