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之始,境界不足,并不适合以《庄子》启蒙。
至于道家本经,先师老子的《道德》,更加玄妙,可谓不解之经,因为一解便错!
祖州道高平郡王氏,出过一名神童王弼,三岁能文,五岁感应,十四岁时为《易术》做注,占据了祖、炎、长、元四道洲的魏武王曹操赞其“标老易之先”!
盖因王弼是以《道德》章句,注解《易术》,而且颇有建树。
随后,他又为《道德》做注。
陈仲闻其大名,拜读着作,最终认为王氏《道德注》仅有一语可取——得意忘言。
《道德》所蕴含的玄妙实在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如果谁能体悟到其中真意,那么一定已经忘记了该怎样描述。
所以,《道德》虽是道家本经,却更不能用来做为修行的入门之法。
偏偏,道家仅有这两部经典,其它着述,要么沦为杂家,要么就是阴阳家之流托名而作。
陈仲如今收徒传道,也是不得不杂用百家语言。
又过片刻,有户曹书吏,举着图册出来,请陈仲指点具体要买什么地方。
待陈仲说了。
书吏暗舒一口气。
果然是城外。
而且还是靠近仙门山的一处小丘。
仙门山中有妖,山丘坡地难以引水灌溉,这些都使陈仲看上的位置价格低贱,也不引人关注。
这就好办了,他只求快快应付过去,把陈仲这样的凶人送走,别给自己招惹祸事就好!
书吏立刻核对,小丘不是私产,可以由郡守府直接发卖。
“啊,还未敢请教,先、先生高姓大名?”
书吏准备契约时,才发现自己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老朽陈仲。”
陈仲话音落下。
那书吏客套着便要下笔,却忽然僵住:“原来是陈、陈陈陈……仲公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