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事情无法解决,后果不堪设想。而两大帝国已敲定了此次将领人选,决定这次行动由谁带队。
孔雀帝国表示愿意退一步,尽量避免卷入斗争。毕竟在安全和财富之间,他们还是希望保命为重。
于是,各方同意由白羽帝国领头。国师对此并不反感——毕竟他们可以以此为契机减少参与度。如果插手过多,反倒会引起不满。
九大帝国的默契非常明确,显然早就达成了某种共识。他们并非盲目之人,当然能理解对方的心思。
现在他们只是等着看孔雀帝国出手,或是让他们与其他强国较量以便坐收渔翁之利。既然他们没机会当这个渔人,自然不会甘心袖手旁观。“但愿到时候不会有国家不愿听从。”一个小国家抱怨说,显然大家心里都清楚会有人不满。
“嗯。”国师应道,然后带领着团队走出营帐。
随后两路人马迅速召集将士,准备迎战。蒙恬似乎也察觉到其中的微妙局势,连忙派人通报王翦。
看来他们的局面已经相当混乱,现在不采取行动,还等何时?蒙恬用手托着下巴,轻声自言自语道。
接着他悄悄地向身边的副将低语,命令他迅速悄悄跟踪上去,务必要确保行踪不被发现。他知道夷陵军也会在外面安排哨岗,毕竟这涉及到整个大秦帝国的关键。
无论什么情况下,只要是关系到大秦帝国的要害之处,绝不会有人掉以轻心。之前九大帝国袭击夷陵城的计划落空,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接到命令后,属下迅速展开行动。此时在大秦帝国边境处,王翦听到这一消息后眼神中露出一丝凶狠——简直是上天都在帮助大公子!
长公子早前离开时就说过此事,而事情确实正如他所料,简直是远距离运筹帷幄,毫无偏差。如果不是对方派人都是陌生人,他简直想跑去敌营问一问长公子是否提前与他们有所沟通。否则,怎么会长公子对他们的行动手法如此了如指掌,连猜测都分毫不差?
“你们都听到了吗?”王翦淡淡一笑,看着眼前众将领。老将们沉默片刻后终于醒悟过来,承认一切真的都被长公子预见到了。
这个信息确实是通过蒙恬传来,并且真实性毋庸置疑。这一切似乎早在长公子和王翦之间有了某种默契。
旁边一位将领此刻才意识到,从百越之争起,长公子身边就有王翦随行,这点是朝堂上下皆知的事实。
更不必说,在楚地之时,王翦对长公子的态度明显与其他不同。起初他们这些人对此并不十分相信,但在经历长公子的各种决策之后,无不为之折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回想起来,王翦似乎一开始就在密切关注公子的一举一动,也不确定是否因陛下的旨意或者是因为他认为长公子会继承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