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长命百岁

“许然在涿州待的时间其实并不长,而当时皇帝正在处理边境的事情,边境的事情当时很大,没有人会愿意在那个时候触犯这种霉头的。

后来的事情,我记得和你讲过,许然后来就升官到京城,当时就成为了皇帝眼中的红人。

第二次幽州之战中,许然也是起了极大的作用,这使得后来的许然直接升任成礼部左侍郎,而在太上皇时,礼部左侍郎可以说得上是吏部天官的最佳人选,在当时礼部左侍郎能够升任吏部尚书的几率极高,甚至于二十年间,可以达到十个礼部左侍郎当中会有九个成为吏部尚书。

你觉得当时的余杭县县令会选择做这件事情吗?我觉得他是不会这么做的,这么做实在是做的。

这件事情看起来很大,但是只能给县令许然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是不会给左侍郎许然造成太大的影响。

对于左侍郎许然来说,这些事情很是简单的,所以对方既然没有选择对许然动手,就说明对方对许然的事情并没有太多的看法。

不然能够阻碍一些许然的晋升之路,虽然许大人就像是耀眼的星辰一样冉冉升起,但是这样的人,并不是完全不受影响的。

要是许大人没有晋升得那么快,或许他不会像是烟火一样消逝地那么快,别人的六十岁或许可以退却,但是许大人的六十岁不应该是那样的,他应该是熠熠生辉的,一直熠熠生辉下去的。”

“看来许大人做的这些事情都是有原因的,那么这句话是不是给你的启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以这句话就是许大人在过问余杭县之事时,留下来的最重要的一句话了。

许大人留下来的卷宗当中大部分都是凶案,只有这一本卷宗是有关于山匪的案子的。你应该知道的,山匪当中的案子就只有这一桩。

看起来像是余杭县鲜少会发生这种山匪的案子,但是余杭县发生的山匪的案子可不是少数。

余杭县附近本来就多山,而且这地方在几十年前没有太多的人种地,所以匪患一直猖獗,余杭县又是那些富商经常走动的地方,所以这里的山匪多,很多。

只是能够让许然如此记述的内容,就只有这些了。要不是因为有些话想要留下来,我觉得许大人是不会想要把这本卷宗留下来的。”

“我觉得也是,你说这本卷宗是不是许大人留下的启示呢?我记得在那些说书人的口中听说过这些内容,就是有人会把一些秘密藏在书的封面,或者是藏在书的密封处里面。

你觉得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真的出现了这样的场景?”

齐年北一听到苏清这么说,说道:“我还真没有这样设想过,但是这有很大的可能就是这样的。

你去让人找一只蜡烛来,然后再让齐安找来一把匕首来,要那种最锋利的匕首。”

苏清出门后很快地就办好这件事情,然后拿着匕首和蜡烛回来,苏清说道:“你是打算把这本卷宗拆开吗?

可是你要是把它拆开的话,会不会被人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