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一章 大法官制

时序从放胆疏柳的春风,滑过无边仲夏的绮梦,来到了酷热的三伏,举子们激动的心情也随着气温的升腾,一浪高过一浪。

他们没法不激动。

两个从五品的名额,就陕西一省分享。比起三年一次的会试,就算蟾宫折桂,获得天下人人瞩目的状元,最大的运气不过是正六品,没准还是从六品。

要是他们知道了,将来他们的签押房,从大小、装饰、肃穆程度,都远远超过知府的签押房,他们还不得疯了。

这是身份的象征,草木一秋,人生一世,图的不就是扬眉吐气吗!

榆林的气氛,随着考期的临近,也变得肃杀起来。清场、封路,这与四月份的府试没有不同。但执行此事的,却不是以往的衙役,而是清一色带甲庄严的士兵。这些士兵不久前灭掉了几百年来,从未停止过抢掠他们的彪悍羌人。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在这里不好使了。士兵们毫无表情的把夹带、舞弊的举子们,像拎小鸡一样从考场中抓了出来。这还不算完,等待他们的是十几天榆林府补贴的牢饭,和剥夺将来不管是科举,还是预想中可能还会发生的刑案选拔。

与举子们预想不同的是,考试的试卷,不全是从京里过来的。考试分两天,第一天考的是李善长的试卷,与以前的试题没什么不同。第二天考的是由傅钟亲手制定的试卷。内容与现在科举考试没有一点相同之处,都是纯一色的填空题。不把整本大明律背得滚瓜烂熟,别想得到什么高分。

举子们考完的第一天,还能互相交谈,炫耀自己的心得。第二场后,他们大呼上当,什么嘛,这不就是科举中废弃了的墨义(死记硬背)吗?

傅钟心目中的法判,是一个不懂变通的机器人,情商太高的人,还是去做检判的好。这是两判中的底线,不能逾越。

考试结果出来,取的不是平均成绩,榆林官员们又是一番争论。任由人说,傅钟不为所动,这是早就想清楚了的事。

第一场第一名为检判,毫无意外,花落齐泰手里。古时候,由于发展步伐不一,南方人比北方人读书厉害得多。齐泰的解元,不是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