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章 第二把火总算烧起来了

他把这两个故事说给傅钟听后,带着遗憾的口气说道:“现在大人放权两判,是榆林百姓的不幸。”

傅钟笑道:“张鷟和钱藻,一为县尉,一为守备,断案是他们的本行。这就更加说明,专业的事,还是由专业人士来做的好,我放权两判,也是对大明的忠诚。”

大明是皇上的,皇上就是大明,这是刻在黄子澄内心深处的印记。他没有觉察出傅钟口里的细小差别。反而对傅钟的行为不理解。

刑案定性,是掌故一府百姓生死的权力,如果不论上下其手的龌龊,也是每个当官人内心的骄傲。就这么说放弃就放弃,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榆林要设两判,随着黄、齐泰两人的密报,朝廷早就知道了。只是就两个从五品的官职,朱元璋与朱标有过一番争论。

朱元璋:“他这是要干什么,知府断案,为历朝惯例,就这样放弃,那他做官还有什么意思,懒政也不是这个懒法。再说,就是懒政,也不必将两判的地位抬得这么高,那是两个从五品的官位呢。”

朱标笑道:“知府主政一方,在他辖区,提拔两个副手,吏部照例没有驳回的道理。否则,他还怎么行政。也就是颖心,其他知府用人,恐怕在朝会上讲讲的机会都没有,遑论直达天听。”

朱元璋想想也是,不要说两个从五品,就是正三品的官员,不是封疆大吏,不是政绩突出,京里的那班混吃等死的主,没有劈头碰上,不是自我介绍,能不能想起他的名字还在两说之间。

朱标接着说道:”不是还有齐泰也要参加两判考试嘛,要是他以解元之才,通不过考试,那才是出怪事了。“

这事本来就算过了的。

黄子澄知道了傅钟对两判的重视程度超出一般手下,更知道了两判衙门的建筑比知府府还要好,这是瞒也瞒不住的事。职责所在,不由他不报。如今他是改了添油加醋的毛病,但行文的方式一下子也变不过来,他详尽地把田蕴当主簿时,傅钟是怎么当甩手掌柜的事,包括现在要求自己接手刑案的事,都告诉了皇上。对傅钟不打算管两判的事,更是汇报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