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扶桑,很少有可以互相论道的场合,尤其是在下忍群体之中。得了这次的机会,浅草陌也是不容错过,便继续发问道:“温言,你方才论性命则既明且尽了。但我还有疑问——敢问性之在人,果何物也?可得而见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闻道若饮醴泉,对于浅草陌这般高质量的问题,温言亦是心中欢喜,思考后答道:"性不可见,所以见则性也,于不可见而欲求其所以见,则性愈远矣。何耶?"

见浅草陌若有所思之态,温言则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性之为物也,可以无心见,而不可以有心求——昔者老圣称太朴以无名,黄帝索玄珠于罔象,古人之喻厥有深旨。"

道音如纶,浅草陌双目神光绽放:"请言人之所以生也!"

温言微笑:"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所谓性即无极也,所谓命即二五之精也。二者妙合,而人始生焉。"

说着,温言自身亦是陷入深思之中,好一会儿才道:"……方其末生之前,则所谓无极者,混沌鸿蒙……"

"……何相何名?何音何绪?何臭何声?及乎二五既凝,得一以灵,何思何为?何虑何营?……"

一连串的问题,并不是对浅草陌说所发,而是温言的自问自答——

是性之本体也,夫自情识开而本体凿矣!

思绪至此,温言的脑海中豁然浮现出张子的一句话——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

所谓情识,即气质之性也。

所谓本体,即天地之性也。

又有经曰:"复归于朴,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

即善反也。

故修道之要,莫先于炼性。

性定而气质安不足以累之,则本体见矣!

诸般疑惑统统消解,温言只觉心中畅快,诗性激荡,有感而发,开口吟道——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吟罢,才用一句话概括了今日交流论道的林总,曰——

是后天得先天而妙其用也!是之谓了命关于性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