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第62集《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 妙音0 5030 字 13天前

癸三、合法 分二:子一、合无差而差;子二、合差而无差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一百二十八面,我们看癸三的“合法”。

前面我们讲到,佛法的修学就好像是雨水跟草木之间的互动,雨水是平等的,但是草木本身是有差别的。那么草木只能怎么样?各取所需。草得到它要的水,树也得到各自的水,但是对雨水来说它是平等的。我们把它合法,合无差而差,同一片的雨水而孕育出差别的根机。

子一、合无差而差

迦叶当知!如来亦复如是!出现于世,如大云起,以大音声,普遍世界天、人、阿修罗,如彼大云遍覆三千大千国土。于大众中,而唱是言:: 我是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未度者令度,未解者令解,未安者令安,未涅盘者令得涅盘,今世后世,如实知之。我是一切知者、一切见者、知道者、开道者、说道者,汝等天人阿修罗众皆应到此,为听法故。

先说明佛跟法之间的平等,就是雨水跟乌云是平等的。这比喻说什么呢?“如来亦复如是。”佛陀的出世,示现八相成道,就像空中生起大云。佛陀出世的时候,他的心是平等的,不管你是什么根机,只要你愿意接受三皈依、学佛,这个大云都可以接受。

“以大音声,普遍世界天、人、阿修罗。”前面是身密跟意密,这以下是口密。佛陀出世肯定要说法的,那么说什么法呢?这以下有六大法门来摄受众生。前面是说佛,这以下说法。

第一个法叫做十号摄受门。佛陀有十种德号:如来、应供、正遍知……乃至于天人师、佛、世尊。十号摄受门的重点在哪里呢?就是修皈依。佛陀为什么强调自己有无量功德呢?比方说“如来”,什么叫如来呢?就是“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佛陀是怎么来的,这很重要。我们凡夫当然是随业而来,你是善业来的、罪业来的。但是佛陀是以中道的实相、以大悲愿力而来,所以这说明说法者殊胜。那么佛陀为什么要强调自己殊胜呢?令修皈依故。学佛第一件事情,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是第一个,先修皈依。

第二个,“未度者令度,未解者令解,未安者令安,未涅盘者令得涅盘”。这个是说明第二门,四弘立迹门。

你皈依以后,佛陀用四谛法让你成就解脱。怎么说呢?

“未度者令度。”佛陀先说明苦谛:无常故苦、苦即无我,令生出离。让我们先知苦,了解世间一切快乐的本质都是无常败坏的,都是痛苦的。这第一个,就先让你从知苦而成就出离心。

“未解者令解”。那么要远离痛苦怎么办呢?佛陀讲集谛。让我们对于苦因——烦恼跟业力,令生厌离。你不想得到痛苦,那你就要远离痛苦的因,就是对于烦恼跟造业这两个东西,你尽量能够远离,在身口意当中远离这种烦恼业力的过失,未解者令解。

“未安者令安。”佛陀讲道谛来调伏烦恼。佛陀讲四念处,不净、苦、无常、无我,让我们调伏烦恼、得到安稳,乃至于依止灭谛而成就涅盘。

所以,佛陀在成就三皈依(当然这个三皈依也包括了五戒等等)以后,开始讲出离道,让我们远离三界的不安稳。这是第二个,四弘立迹门。

看第三,三明观机门。

解脱以后,佛陀就开始观机了。“今世后世,如实知之。”佛陀用宿命明看你的过去,你过去经历过什么样的人生经验;用漏尽明看你的今生;再用天眼明看你的未来。所以,从你的过去、现在、未来,佛陀可以知道你心中的愿望在哪里、你心中的烦恼在哪里。所以佛陀能够成功地帮你破恶生善,想办法调伏你的烦恼,想办法把你的善根启动起来。当然,启发善根一定要有愿望,所以佛陀要知道你到底是什么样的愿望。所以说三明观机,先观你的根机。

第四个,示以法要,“我是一切知者”。佛陀用三智成就门,用空、假、中三观。佛陀看这个人烦恼重,先用空观来作调伏,再用假观的功德来引导你,然后再用中观来做一个空有的平衡。所以观完机以后,佛陀用空、假、中三种智慧来引导众生。

“一切见者”,这是五眼观见门。佛陀有五种眼:肉眼,就是我们一般的这个色身;天眼,就是禅定所生的;慧眼,是见空性,见到真谛的空性;法眼是见俗谛,就生起假观;佛眼是见中道,中道第一义谛。这五眼表示,佛陀一般观机以后能够开导五乘法门。这个五眼表达的是五乘法门。

那么怎么表达呢?“知道者,开道者,说道者。”就是三种不护门。三种不护门就是说三种自在力。我们凡夫的身口意因为有烦恼跟障碍,所以他要稍微地调整保护。佛陀的身口意任运随智慧行,佛陀不用保护,就身口意随智慧行。

比方说“知道者”,佛陀意业得自在。佛陀跟众生接触的时候,他能够知根、知法、知时、知处、知方便。他能知道你的根机,佛陀知道用什么法摄受你,知道什么时间点下手是最好,知道是在什么处所,知道用什么方便。佛陀是知道者,意业得自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二个,“开道者”。佛陀的身相得自在。佛陀可以现出各式各样的身相来摄受你。

“说道者”,就是口自在,佛陀能够用五乘的教法来做广泛的开合。

总而言之,“汝等天人阿修罗众皆应到此,为听法故”。这段是说明佛陀的心是大悲平等,佛陀所说的法是圆满无缺的。

但这个地方有问题了,就是说,佛心是平等,法门是圆满,那么为什么大家学佛的结果,来生是各走各的呢?那就是每一个人无量劫来熏习的善根有所不同。

举一个例子。蕅益大师说,你看佛陀讲《阿含经》,《阿含经》你打开,没有大乘法,从肉眼来看是看不到大乘法,全部讲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全部都是四谛。但是佛陀讲《阿含经》的时候,天人在旁边听,讲完的时候八万天人发菩提心。你怎么解释呢?你把四谛法定义作声闻乘,合理吗?就是说,这个人的善根强,他听到的是四谛,原来三界是痛苦的!一般情况,知道三界的痛苦,我们会起出离心。但是大乘种性的人知道三界是痛苦,他起大悲心,他不是要出离。所以佛陀讲《阿含经》,八万天人发菩提心。佛陀讲《楞严经》,摩登伽女闻大证小,证得小果。《楞严经》里面佛陀是讲“达妄本空,知真本有”,妄想是不存在的、真如是本具的,摩登伽女在座,竟然证得阿罗汉果。你说《楞严经》不是大乘法吗?

所以,用法门本身来定位一个法的高低,在《法华经》已经不存在了。你没有把众生的根机的因缘放进去。你不能说,《楞严经》是大乘的,那每一个人读都得大乘。未必!有些人读《楞严经》是为了人天福报,他只是把诵经当功德想,所以他诵完《楞严经》,可能也就得到人天福报。

就是说,同样的雨水,每一个人其实是各取所需。也就是说,善根要增上,除非你今天能够自我突破。你看,科学家有做一个证明,跳蚤。跳蚤是可以跳来跳去的,后来科学家拿一片玻璃放在跳蚤上面三公分的地方,这个跳蚤往上一跳,碰到玻璃,它产生记忆。它生命的经验告诉它说,我不能跳这么高,跳这么高会产生痛苦的感受。科学家再把这个三公分的玻璃往下降到两公分,这个跳蚤跳到两公分又碰到玻璃,它告诉自己说,我不能再跳两公分,我要跳得更低。最后,这个玻璃压到跳蚤身上的时候,它再也不跳了。它是一个不会跳跃的跳蚤。为什么?生命经验产生了。这个就是因缘法。

就是说,作为佛陀,他会尊重你的因缘。你今天已经在因缘当中产生了这样的根性,佛陀会尊重。佛陀讲出很多的法门,目的就是,佛陀同时要照顾到你的因缘,又要照顾到你的究竟,这就是佛陀高明的地方。就是雨水下去,三草二木虽然名色各异,但是它的根部却是趋向真如,是这个概念。我们从这个地方可以知道,佛心平等,佛法圆满。

那么众生接触到这个法以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看下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