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4章 年 明金关系变

大明万历十二年,岁次甲申,公元1584年,天下局势犹如那风云变幻的棋局,每一步落子都牵扯着诸多利害。大明朝自太祖朱元璋开国以来,已历经数百年风雨,虽曾有过盛世的辉煌,可到了这万历年间,张居正离世后的朝堂余波未平,内忧外患渐次浮现,似有阴霾笼罩在这广袤江山之上。

北方边疆,向来是大明朝的关注重点所在。那塞外之地,诸多部族林立,其中建州女真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势力日益壮大,犹如一颗崛起的新星,正悄然改变着与大明之间的关系格局。往昔,建州女真多是在大明的羁縻统治之下,或朝贡,或互市,维持着一种表面上的平和。可如今,努尔哈赤心怀壮志,意图统一女真各部,其种种举动,已然让这明金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且紧张起来。

《明神宗实录》中曾记载:“奴酋(努尔哈赤)狡谲异常,旁近诸夷,多被吞并,恃强不贡,渐不可长。”可见当时努尔哈赤的扩张之举,已引起了大明的警觉,那原本相对稳定的朝贡关系,开始出现了裂隙。

且说在辽东的沈阳城,这座北方的重镇,向来是军事与商贸的交汇之地。城中百姓熙熙攘攘,有戍守边疆的明军士卒,有往来贸易的商贾,亦有操持着各种营生的普通百姓,大家都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下,努力过着自己的日子。

在这沈阳城中,住着一位名叫陈三的年轻铁匠。他身形魁梧,臂膀有力,整日在那烟熏火燎的铁匠铺里,挥舞着铁锤,打造着各类兵器与农具。陈三为人豪爽仗义,平日里与街坊邻里相处甚是融洽,虽说只是个铁匠,却也心系着这天下大事,常与来铺子里的客人谈论着那关外的局势。

一日,陈三正在铁匠铺里忙碌着,一位常来光顾的老猎户走了进来,一屁股坐在凳子上,唉声叹气地说道:“陈三啊,你可知如今这关外的形势越发不妙了呀,那努尔哈赤的人马越来越多,听说前些日子又收服了几个女真部落,这势头,怕是要与咱大明叫板咯。”陈三停下手中的铁锤,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皱着眉头说道:“我也听闻了些风声,这努尔哈赤可不是个简单人物,咱大明这边可得早做打算才是,不然啊,这安稳日子怕是过不了多久咯。”

老猎户点头称是,接着说道:“可不是嘛,我前些日子去抚顺关那边做买卖,瞧见明军的戒备比以往森严了许多,可那关外的女真族人,看着也是跃跃欲试的模样,真要是打起来,咱这沈阳城首当其冲啊,到时候咱这生意可就难做了,说不定连命都没了。”陈三听了,拍了拍老猎户的肩膀,安慰道:“老哥,你也别太担心了,咱大明这么多年也不是吃素的,朝廷肯定会有应对之策的,只盼着别起战乱,让百姓受苦就好。”

话虽如此,可这局势却并未如众人所愿那般平稳发展。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对那些不愿归附的部落,采取了强硬的手段,或征伐,或劝降,手段多样,一时间,建州女真之地,虽渐渐归于一统,却也让周边的局势变得动荡不安。

而在大明的朝堂之上,对于努尔哈赤的崛起以及明金关系的变化,大臣们也是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有的主张出兵征讨,以彰显大明的威严,遏制努尔哈赤的扩张;有的则觉得应当采取怀柔政策,继续通过赏赐、册封等方式,安抚努尔哈赤,避免战火燃起。万历皇帝坐在那龙椅之上,听着大臣们的激烈争辩,心中也是犹豫不决,毕竟这关系到边疆的安宁以及朝廷的诸多利害,一时之间难以决断。

在沈阳城中,有一位名叫李师爷的人物,他在当地的知府衙门里当差,平日里帮着知府处理些文书事务,也算是个见多识广的人。这日,陈三因着铺子要打造一批兵器,需去衙门报备,便与李师爷打上了交道。两人闲聊起来,陈三问道:“李师爷,您在衙门里消息灵通,您说说,这朝廷到底打算怎么对付那努尔哈赤呀?”

李师爷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说道:“陈三啊,这事儿可不好说,上头的意思还没个准呢。不过啊,我听说朝中那些主战的大臣,觉得努尔哈赤如今这般扩张,是公然违背了咱大明对他们的管束,若不加以制止,日后必成大患;可主和的大臣们又觉得,如今朝廷刚经历了诸多变动,不宜再兴兵戈,还是以和为贵的好。两边争得厉害,咱这底下的人,也只能干等着咯。”陈三听了,无奈地摇摇头,说道:“哎,这朝堂上的事儿,真是复杂得很呐,可苦了咱这些老百姓咯,就盼着能有个好结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