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伴随着威德日益隆盛、功业愈发显着,兵祸与战乱却是与日俱增,且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各地州郡犹如被置于烈火之上的大鼎,沸腾不止,就连京城的近郊之地,百姓们亦是难以安居乐业。为此,人们不得不忍痛舍弃自家的屋舍和田产,纷纷踏上四处流亡逃窜之路。尽管朝廷已然在四方关隘设下禁令,并对违禁者施以严刑峻法乃至处以极刑,但即便如此,仍无法遏制这股逃亡之风潮的蔓延。此乃吾欲归返故乡之缘由所在。还望明公能够以此为鉴,略加反躬自省、深思熟虑,则您之声名必将如那高悬天际的日月般熠熠生辉,纵是伊尹与周公,亦难与之比肩矣!”董卓闻听此言后甚感满意,连连点头称是道:“吾亦深有同感,汝之所言甚是有理啊!”
话说那司马朗,虽说凭借着巧妙的言辞暂且将董卓糊弄了过去,但他心里跟明镜儿似的,深知董卓此人倒行逆施、作恶多端,迟早会走向灭亡之路。想到这儿,司马朗心中不禁忐忑不安起来,生怕自己会受到牵连而被困在此处。于是乎,他当机立断,决定赶紧想办法脱身。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司马朗咬咬牙拿出了自己多年积攒下来的钱财宝物,去贿赂董卓身旁那些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员们。俗话说得好:“有钱能使鬼推磨”,在金钱的诱惑下,这些官员们纷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悄悄放行了司马朗。就这样,司马朗终于成功地逃离了董卓的掌控范围,踏上了归乡之路。
一路奔波劳顿,司马朗总算是回到了位于温县的故乡。然而此刻的他并没有丝毫放松警惕,因为他明白,这天下已然大乱,即便是自己的家乡恐怕也难以独善其身。于是,忧心忡忡的司马朗赶忙召集起乡中的父老长辈们,郑重其事地向他们提出了一个建议。
只见司马朗神情凝重地说道:“诸位乡亲啊!咱们这河内郡与京城距离如此之近,如今董卓与关东起兵的各路豪杰们剑拔弩张,这场战火势必会蔓延至此。到那时,咱们这里必将成为兵荒马乱、硝烟弥漫的战场。依我看呐,咱们还是趁着现在道路还算通畅,赶紧收拾行囊,前往黎阳投奔那位统领兵马的乡里姻亲赵威孙吧!这样一来,也好暂避风头,静观时局变化呀!”
可是,这些父老长辈们大多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一听说要离开家乡,顿时面露难色,纷纷摇头表示不愿跟随司马朗远走他乡。眼见众人这般态度坚决,司马朗也是无可奈何,只能长叹一口气。不过好在还有赵咨深明大义,毅然决然地带着自家老小以及一些亲属,与司马朗一同踏上了前往黎阳的路途。
时光荏苒,转眼间过去了数月有余。此时的关东地区可谓是风起云涌,各州郡纷纷起兵响应,一时间竟汇聚了数十万雄师猛将。这些大军浩浩荡荡地集结在了荥阳以及河内郡一带,原本气势如虹,大有一举推翻董卓之势。怎奈这群雄们个个心怀鬼胎,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根本无法齐心协力、统一行动。结果呢?有些军纪涣散的士兵竟然开始肆无忌惮地劫掠当地无辜百姓,搞得民不聊生、哀鸿遍野。据不完全统计,此番浩劫过后,当地人民的伤亡人数已经超过了半数以上,其惨状简直令人不忍直视。
最终,由于内部矛盾重重,这支看似强大的关东联军也不得不分崩离析,草草解散了事。而司马朗等人,则在这场乱世风云之中艰难求生,前途未卜……
兴平元年(公元 195 年),天下局势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此时,兖州刺史曹操正与妄图夺取他地盘的猛将吕布在濮阳一带展开激烈对峙。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就在这兵荒马乱之际,司马朗毅然决定带领着自己的家属返回故乡温县。然而,当他们踏上归途时,却发现家乡早已面目全非。那一年,饥荒肆虐,粮食极度匮乏,人们饥饿难耐,甚至到了相互残杀、以人为食的悲惨境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面对如此惨状,司马朗挺身而出。他不仅慷慨地收留那些流离失所的宗族众人,还尽心尽力地抚恤他们,给予他们温暖和关怀。同时,司马朗还肩负起代替父亲教导诸位弟弟的重任,悉心传授知识和为人处世之道。
在司马朗的努力下,司马家族并没有因为世道的衰败而走向没落,反而保持了一定的稳定和繁荣。他以自己的智慧、勇气和担当,守护着家族的尊严和荣誉。
时光荏苒,转眼间司马朗已经二十二岁。因其才华出众、品德高尚,司空曹操对他赏识有加,特地征辟他为司空掾属。此后,司马朗凭借自身卓越的才能,在仕途上稳步前行。不久之后,他被外放担任成皋县令一职。可惜天不遂人愿,任职期间司马朗不幸身染重病,无奈之下只好辞去官职回家休养。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司马朗的身体逐渐康复。于是,他再次投身官场,复职成为堂阳县长,继续为当地百姓谋福祉,展现出非凡的治理才能。
司马朗在处理政务之时,充分彰显出宽厚仁慈、惠泽万民的特质。他始终秉持着人道主义精神,坚定地拒绝采用诸如鞭笞、杖责等残酷刑罚手段。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尽管没有严刑峻法的威慑,当地民众却能高度自律,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无人敢肆意践踏律法红线。
恰好在彼时,县里有一部分民众因为形形色色的缘由纷纷迁徙到都城定居生活。然而,当县里发出征召百姓参与服徭役以建造船只的指令后,那些早已迁居他乡的人们心里头惦记着司马朗所管辖之地或许会陷入人力匮乏的艰难处境。于是乎,他们彼此相约,趁着夜色悄悄踏上归乡之路,心甘情愿地回到故乡,踊跃投身于协助造船的工作当中。
司马朗之所以能够如此深得民心,靠的便是这些温暖人心且行之有效的施政措施。正因如此,他成功收获了广大百姓发自肺腑的敬重与爱戴,更获得了众人坚定不移的拥护。此后不久,鉴于其卓越非凡的政绩表现,司马朗再度迎来仕途的晋升机遇,获任为元城令这一要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