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阿斯麦的崛起路径,陈兵前世就看过大量的资料,做过很深的研究,这次指示赵平来收购飞利浦的光刻机项目,就是看重了飞利浦的技术在这方面的优势。
赵平与飞利浦的谈判,其实非常的轻松,飞利浦早就不愿意在光刻机项目中再投入资金,一心要把这个项目卖掉,以收回部分的前期研发成本。
如果之前有灯塔厂商愿意给出合理的价格,飞利浦早就把这个项目卖掉了,因此飞利浦现在也不敢再叫高价。
在赵平派人与飞利浦进行接触的时候,其实那个ASM International(ASM国际),也已经在和飞利浦接上了头,不过这个ASM国际的实力还比较有限,在技术方面的底蕴也不够,给出的方案,却是与飞利浦组建合资公司,共同继续发展光刻机产品。
这种方案,自然是不能让飞利浦满意的,飞利浦现在希望的是,能够把光刻机项目,象卸包袱一向,尽快卸掉,这种合资继续经营的方式,代表着飞利浦根本无法收回成本,而且后期很可能还要继续合作。
如果不是找不到其他的合作者,飞利浦是不会愿意采用这种合作方式的。
历史上,飞利浦虽然勉强的答应了这种合作方式,双方各出资210万美元,成立了阿麦斯,但飞利浦却很鸡贼的将几台已经卖不出去的光刻机库存,作价充抵了很大部分的投资款。
现在赵平掌管的PBH集团出现了,马上就改变了历史的进程,飞利浦直接就暂停了与ASM国际的接触,全力来与赵平谈判。
PBH集团虽然是刚刚开始组建,是一家新的公司,但PBH的控股方却是英豪,已经在计算机领域充分的展露了头角,是远比ASM国际要知名的多的科技公司。
而且,PBH集团,本身就是在RCA的半导体部门基础上整合出来的,在收购了RCA半导体部门之后,又连续收购了多家灯塔的电子元器件厂商,明显财大气粗、野心勃勃。
得悉PBH有合作意愿之后,飞利浦赶快派出了一位资深的副总裁飞来灯塔,与PBH展开谈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光刻机项目在飞利浦内部并不是多么受重视的项目,这次交易的金额也不算很大,其实根本不需要一位集团的副总裁亲自出面。
但PBH以及PBH背后的英豪,却是值得重视的合作伙伴,飞利浦有意借助这次洽谈光刻机交易的机会,与PBH、英豪能够达成更全面的合作,才派出了这位名叫丹尼斯的资深副总裁。
赵平对于丹尼斯的到来,也给予了足够的尊重,亲自出面进行了接待和洽谈。
而且洽谈之中,赵平也直接就表现出了足够的诚意,给飞利浦这个光刻机项目,直接就给了一个500万美元的总体打包估值。
这个估值并不是什么谨慎评估之后的估值,双方现在还是在初步接触的阶段,赵平也无法拿到项目的详细资料。但这个估值已经直接就达到了飞利浦原本的心里预期。
很明显,赵平拍脑袋给出的这个估值,是在向飞利浦释放极大的善意。
不过释放了这种善意之后,赵平却将光刻机的话题暂时放了下来,转而与丹尼斯大谈双方可以密切合作之处。
这也正中丹尼斯的下怀,丹尼斯本身过来就不是单纯为了光刻机,光刻机的事情太小了,哪里需要飞利浦的资深副总裁和PBH、英豪的双料董事长来亲自谈判?
飞利浦是一家超大型的电子集团,业务非常广泛,从下游的电视机、剃须刀,到上游的半导体,业务线非常的复杂庞大。
而PBH和英豪同样是大型的电子集团,产品线也很丰富,双方虽然在某些领域,会有一定的业务重叠和竞争,例如电视机,但在很多领域,同样也有着很多的合作机会。
很快,赵平与丹尼斯就找到了一个双方都极愿意合作的重要领域,CD。
CD就是激光唱盘,这个技术是飞利浦1972年就发明的,飞利浦一直致力于推广这种技术,来取代现在很成熟的磁带。
CD从发明到现在已经十年了,已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发展,飞利浦更是与索尼进行了联合,共同推出了CD的“红皮书”来定义了CD的制造标准。
不过此前,CD的应用领域还主要局限在音响试听领域,但飞利浦已经敏锐的感知到,CD技术在计数机领域,也同样会有非常广大的应用市场。
英豪现在是仅次于IBM的第二大计算机厂商,而且英豪还推出了WINDOWS操作系统,在计算机软件领域更是有明显领先优势的厂商。
飞利浦和索尼的联盟,在CD的生产技术方面已经有了足够的底蕴,但想要进入计算机领域,就需要在文件格式等方面,与计算机厂商进行密切的配合。
双方在这一领域都有明显的技术优势,而且十分的互补,能够迅速达成合作,其实是很顺理成章的事情。
历史上,定义CD ROM标准的黄皮书,是由飞利浦、索尼和微软一起在1983年发布的,不过这个时空,微软被陈兵不断打压偷袭,已经不是历史上那个操作系统霸主了,自然也就没有机会再与飞利浦、索尼进行强强联合。
现在英豪直接接替了微软的位置,与飞利浦达成了合作,也使得历史线的发展,再次回到了原本的大致轨道之上。
CD是飞利浦非常看重的领域,地位远不是光刻机可以比拟的,有了CD领域的重大合作,这个光刻机的交易,自动的就跌入到了交易添头的地位。
感谢书友还没发现、看书度日、键盘杀、山丘的月票支持,感谢书友们的推荐票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