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一坐在诊室里,面对着一位情绪激动、满脸怒容的母亲和她一旁低头不语、眼眶泛红的儿子。诊室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每一句话都承载着沉重的情感负担。
“金医生,你必须治好我儿子!”母亲的声音尖锐而急促,她的眼神中充满了绝望与愤怒,“他是个同性恋,我们全家都快被他气死了。你们医院是不是可以做电疗?我听说可以治好同性恋,是吗?”
金医生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这位母亲的情绪:“首先,我必须明确一点,同性恋并不是一种疾病,它不需要治疗。性取向是个人的内在特质,就像身高、肤色一样,是自然存在的。”
母亲闻言,脸色更加阴沉:“这不是病?你怎么能这样说?闭嘴!你觉得这不是病,那是什么?变态吗?”
金一一无奈地摇了摇头,尽量保持语气的平和:“请您冷静一下,用这样的词汇来形容自己的孩子,会给他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同性恋不是变态,它是一种正常的性取向。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伴侣,我们应该尊重并理解这种多样性。”
母亲的情绪并未因此平息,反而更加激动:“你居然还有脸反驳我!你就不怕邻居知道吗?他们会怎么看我们?同性恋不是病,我们不会也不能用电疗这种方式!电疗也不能改变性取向!”
金医生再次强调:“是的,电疗不能改变性取向。性取向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包括遗传、环境、个人经历等,它不是一个可以简单通过治疗来改变的问题。”
母亲显然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她愤怒地指着儿子:“那你告诉我,为什么他跟其他孩子不一样?他以后怎么办?成天跟男人搅在一起不休止吗?看着都觉得丢脸!”
金一一温柔地看向那个一直沉默的儿子,试图给予他一些安慰:“请您冷静,您的话对孩子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他现在最需要的是理解和支持,而不是指责和排斥。”
儿子终于忍不住,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妈,你疯了吗?我不要做电疗!我也很痛苦,我也很害怕……”
母亲却更加愤怒:“你给我闭嘴!我怎么生出你这么个东西!你看看你现在的样子,还有脸哭!你要是再不改,以后就别认我这个妈!”
金一一连忙打断她:“请您不要这样说,您的儿子现在正处于一个非常敏感和脆弱的阶段。他需要家人的关爱和支持,而不是无情的指责和威胁。作为医生,我可以帮助您和孩子一起面对这个问题,但前提是我们要尊重他的选择和感受。”
母亲的情绪稍微平复了一些,但仍然固执地认为同性恋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我听说电疗可以治好,你现在就给他试一试!要是电疗不行,那你给他开药吧!总有办法让他正常吧!”
金一一坚定地摇了摇头:“我不能给您的孩子开任何药。同性恋并不需要治疗。我能理解您作为母亲的担心,但性取向不是一件可以改变的事。社会的偏见可能存在,但这不是他的问题,而是社会如何看待性别与爱的问题。我的工作是帮助孩子健康地面对这些压力,而不是改变他是谁。”
母亲显然无法接受这个答案,她又开始指责儿子:“你这种样子还能有什么未来?你出去告诉别人你是同性恋,人家不会把你当人看!你知不知道你自己在干什么?”
儿子终于崩溃大哭:“对不起,对不起,我不该出生在这个世界上……”
金一一连忙上前安慰他:“请不要这样说,你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美好。无论你的性取向如何,你都是独一无二、值得被爱的个体。你的父母应该为你感到骄傲和自豪,而不是用这种方式来伤害你。”
母亲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过分,她有些愧疚地看着儿子:“对不起……我不该这样说你……我只是太担心你了……”
金一一趁机提出了一些建议:“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学会接受和理解孩子的不同。性取向并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我们可以尝试与孩子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给予他更多的支持和关爱。同时,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帮助孩子更好地面对社会的偏见和压力。”
一番劝说和沟通,母亲的情绪终于稳定下来。她表示愿意尝试与儿子进行深入的交流,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金一一也承诺会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这场激烈的争执最终以理解和包容收场。虽然性取向的问题仍然是一个敏感而复杂的话题,我们足够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感受,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就一定能够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和谐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