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同美利坚是全世界的自由灯塔一般,徐已然成为了全球文学的灯塔。
他并不需要任何一座奖项去承认他或者认可他。
不过短短的一年时间,他在文学领域做出的贡献,让他在未来获得的每一项奖,都将成为这座奖项的荣耀。
就如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虽然只获得了一次诺贝尔物理学奖,可其实所有人都知道,他所付出的贡献足以获得三次,而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家并不是爱因斯坦听到荣耀,恰恰相反,这是诺贝尔奖的荣耀。
我们已经可以开始期待,即将到来的1980年,或将是徐谨言横扫全球文学奖项的丰收之年。
......
《肖申克的救赎》、《辛德勒的名单》、《阿甘正传》这三部感人至深的文学巨着,每一本都有问鼎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小说奖和诺贝尔文学奖的资格。
如果说徐只是因为没有入籍才痛失了获得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小说奖的机会,那么不禁让人好奇,在刚刚过去的十月份诺贝尔文学奖,为何却并没有徐的提名。
到底是什么让这帮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瑞典人可以无视如今全美、乃至全球最顶级、最着名的文学大师?
洛圣都时报。
.......
随着轨迹和纽约时报的长篇报道之后,洛圣都时报也紧跟时事,对如今三座最具知名度的文学奖项发出了灵魂拷问。
过去的一周时间,全美各大媒体还在连篇累牍猜测黄石的剧情,突然被美利坚东部最大和西部最大的两家媒体开始带节奏后,也随即调转枪口,对诺贝尔文学奖展开了措辞激烈的批评。
仿佛诺贝尔文学奖犯了天条一般。
一开始普利策奖的公众发言人还特意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
在发布会上,发言人特意强调了他们多次通过西蒙与舒斯特出版与徐本人联系,只要徐愿意更改他的国籍,那么1979年的普利策文学奖便是徐谨言的囊中之物,可惜徐通过那次做客白宫时,对公众发表了他自己的立场,才使得普利策奖不得不颁发给别人。
按照美国报业巨头约瑟夫·普利策的遗愿,普利策奖只能颁发给美利坚公民,并不是普利策无视了徐,而是这项硬性规则使得普利策奖无法颁发这座奖项给这位来自华夏的留学生。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