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三国孙尚香9

现在曹操的朝廷上,就她一个女人。

那么将来就有可能有第二个第三个。

随后的日子里,曹操就开始专注农业生产,提高经济实力,准备休整一到两年,然后对西南、西北的收复之战。

现在正是春天种地的时节,孙尚香就拿出了玉米土豆红薯三种农作物交给曹操。

孙尚香说:“丞相,这是我在外面游历时,在一个海外得国家得到的粮食种子。产量据说比咱们的粮种多一些。或许可以试试。”

曹操一听,都没有细问,就同意了。

由于种子有限,所以,只在许昌附近划出了一片农庄种植这些东西。

当然,孙尚香作为顾问参谋,负责指导农民种植。

她在空间找到了适合这里气候的种植办法。

先把玉米都种下,如果可以,一年两季没问题。

等玉米种完,然后就是土豆红薯。

其中玉米很多,足足种植了近一百亩。

而土豆和红薯各种植了十亩地。

而且,种植这三种植物,孙尚香是挑着边边角角沟沟坎坎的种,真正的好田良田没有占用多少。

这天,又是一次大的朝会。

几乎在许昌的曹操的手下之人都到了这里。

这回他们讨论的是下面的那些村镇县市州府等官员的问题。

说的是一个县的县令由于判了冤假错案,使受冤枉的人奋起反抗,阻止了他们整个乡镇的人造反。

虽然后来被镇压下去了,但影响实在坏。

而最难处理的是,那个县令还是有名的清官,对百姓也不错。就是为人认死理。

所以,对于是否判这个县令的问题大家讨论。

大家都觉得他的错误造成了下面百姓叛乱,应该处斩以安抚百姓。

而这个县令,还是曹操身前的一个重要谋士推荐的。

这时候当官的就是推荐制。

所以,这个谋士及他的人都替县令说话,说县令从没贪污百姓的一分一毫,甚至经常和百姓们一起种地挖渠。

这次只是判错了官司,如果就因为这一件事就判处死刑,实在寒了类似清官的心。

总之,闹哄哄一片,吵了好久也没个结果。

曹操也不耐烦。

他坐在上面看着底下的人吵成了一片。

突然他看见了孙尚香。

于是,曹操开口了:“孙参谋,这个事,你如何看啊?”

孙尚香一听,点到自己名了。

于是,她站起来一拱手,说:“丞相大人,我觉得这个县令只是不适合做县令的工作。

看起来他比较喜欢种地,所以,完全可以让他做农业方面的差事。或者看守核对物资,他这样性格的人,准保不会出现一丝错漏。至于做县令”

孙尚香说:“做县令,不是说人老实清廉就可以做好县令的。

我想,为什么不考试选拔官员呢?我们可以一年或者三年一次考试,这样,根据考试成绩优劣,筛选出来适合做县令做县丞甚至做小吏的人。

同时,也可以给天下寒门子弟一个上进的机会。

每次考试,择优录取。然后,由朝廷统一安置他们去什么地方从事什么职业。

并且,三年或者五年为一任。

官员在每个地方最少做一任,最多也只能做两任。然后就换地方,或升迁,或平掉,都根据他们的考评来看。这就是文考。

比如我在游历时,看到一些偏僻地区的寒门子弟,有的天资聪颖过目不忘,可是,他们地处偏僻,接触的人少,没有人推荐。

这样的人才就那样浪费在乡野中。

还有的山间居住的以打猎为生的猎户,力大无穷,面对虎熊都毫无惧色。

这样的人才,真是可惜了啊。

因此我觉得,还可以有武考。这样,他们就有机会出来,为朝廷为丞相效力了。”

这时,有一个一看就是大老粗的人说:“费那事干什么,有合适的人,我们自然就推荐了。或者有能力的人,投靠在我们门下,我们自然就用他们了。”

孙尚香说:“你说的那情况,当然也可以。但是还是那句话,很多寒门子弟,他们根本不知道要去哪里找人推荐他们。

并且,推荐制有一个弊端,虽然大多数人还是认为自己是给朝廷效力是给丞相效力,可是有的人,却糊涂的只为推荐他们的人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