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殇虽然是在冀州定居,但他祖上其实是煲汤省的人。
所以秦殇也会讲一些比较基础的粤语。
小时候甚至他就是在煲汤省那边的村子里长大的。
那边属于沿海城市,做跟运输一类的行当比较容易赚到钱,秦殇记事起,老爹秦秋和就一直都是一个跑船的杂工,时常不在家。
偶尔就算是在家,也都是短暂的吃顿饭或者休息一两天就又要出远门工作,后来母亲为了秦殇上学带着他去了冀州,拖家带口老爹也是迫于无奈,不得不前往冀州陪伴儿子。
父亲的印象这才在记忆中有了一席之地,不然秦殇对于家庭的回忆中,甚至都找不出太多和父亲有关的记忆片段。
这当然也正常,毕竟秦秋和跑船的时候秦殇还很小很小,甚至都没到要上小学的年纪。
那个年纪的孩子能记得什么东西……
他印象中,去了冀州之后父亲就持续失业,偶尔打打零工补贴家里,整个家庭的核心收入来源反而压在了母亲李悠薇的身上,不过那两年代理H国化妆品还是很赚钱的。
就是06年到14年前后,那是电商,微商经济勃发的时期,也算是一个造富的风口。
母亲李悠薇当时做电商还是挣了不少钱,倒也能够扛得住整个家庭的日常开支。
很多了解近代史的都清楚,在那个时期,如果有胆魄有实力的人,基本现在不是财富自由就是进去踩缝纫机了。
因为那一批做电商赚到大钱的有两种人,一种是发现单纯开店铺收入迟早会有一个上限,到达瓶颈期之后收入就上不去了,于是选择扩大规模经营,这种类型的模式好复制。
自己一个人想要管理十几个店铺又比较困难,所以最后的结果基本都是给他人做了嫁衣。
毕竟,招来的员工熟悉了电商流程和模式之后,基本都会选择离职跳出去单干,那个年代靠着传统民营企业老板不停复刻同一个模式试图扩大产业规模的人可能有,但这种基本都赚不到什么大钱。
因为电商成本低,模式简单。
基本只要熟悉了操作和路数有手就能干。
换言之,那个时期真正赚到大钱的也并不是这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