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找准时机,一道黑色的东西自李兆手中飞出,正是此前从黎族得到的圣物,往生蛊。
此物专门便是克制李禹所修炼的帝经之中秘术,天魔解体,讲道理李禹的复活卡还有两次机会,李兆可不会给老二再来一次的机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八足蛊虫的速度在李兆的武道真意加持下,几乎快成一道黑色的闪电,而李禹此刻正被阴阳而气所吞噬,哪里还有余力抵抗。
眼看着往生蛊钻入自己的体内,李禹脸上缓缓浮现出一丝痛苦之色,能明显感觉到天魔解体在失去作用。
李兆眯着眼睛,看着老二身上的生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散,李兆已然没有放松警惕。
但突然,李兆觉得有些异样,只见李禹突然朝他露出笑容,而这笑容完全不符合常理,没有杀意也没有愤怒。
他这是在主动...求死?
随着生机消散,李禹就像是断线的风筝,直挺挺的从空中坠落。
李禹朝着李兆的方向微微张口,他说了什么,无人知道,而李兆则是露出诧异的神色,却没有任何动作。
眼看着自家主公陨落,王玄策所率领的大军一时间更加士气大弱,反观炎黄军和虎贲军则是势如破竹。
败局已定,没人料到,最后竟然是这样的结局...但也没人觉得李禹是失败是偶然...
对方囤积了百万大军,召集中原所有大宗师,面对这样的对手,输了,似乎也是正常的...
南唐198年,岁末,大唐二皇子李禹联合西方四大帝国来犯中原,于玉龙关外与武阳王所率领的炎黄军大战,此战,李禹与四大帝国大败,四大帝国败退而走,李禹身死当场...
关于这一战更多的细节,史书中并没有记载,未曾经历过这一战的人也只当是一件陈年旧事,顶多是记得,这场战役超过两百万兵力,乃是大唐自开国以来最为巅峰的一场战役...
四大帝国此战死伤二十万兵力,如果不是韩信为了减少不必要损失,其实完全可以将这四十万大军全部吞掉。
至于那八名大宗师级别的强者,只有三人逃走...而这三人能逃走的主要原因是,老爷子觉得对方太菜,菜得懒得动手杀...
这件事情传回西方之后,四大帝国的皇帝同时震惊,任谁也没想到会出现这样惨烈的结果。
至于是否要报复大唐,这件事情四大帝国都达成了一致的观点,那就是...尽量不要去招惹这条东方的巨龙,得不偿失啊...
尤其是逃回去的一名黑衣大主教,直接将张太清当成了世间最恐怖的魔鬼,还给张太清画了幅画像一直流传,据说千年之后的教廷博物馆里,还挂着一张名为太清的魔鬼画像...不过画上之人,看起来只是一个普通的东方老道士。
王玄策在李禹身死之后,带着残兵败将再次重逢,最后被岳飞斩落于马背,一代名将死于战场,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至于曲清歌,自然是被老爷子特殊关照,当差抹杀,没有给曲清歌留下一丝的逃命间隙 。
至此,和道宗一样传承了千年的水月洞天,就此失去了传承,只是后来又听说,在开州的某个山上又冒出来几个号称水月洞天的传人,不过真假与否,谁也不知道,也没人去关心。
东方闻人还是一如既往的脚底抹油,好像这家伙一开始就做好了逃跑的准备,在张太清露面之后,这家伙就消失不见了,根本就没有要与张太清为敌的打算。
这场残局战事,持续了半日之后,李禹麾下的大军便被全部镇压,这些人原本就都是大唐人,在失去主帅和主公之后,也没了继续战斗下去的理由。
李兆按照一开始考虑,将这些人都遣散,对于眼下的大唐来说,其实并不缺少兵力,而是缺少劳动力,这大几十万的士还乡之后,倒是能提供不少的劳动力,不过这些人皆是被登记在册,以防日后出现其他麻烦事。
炎黄军中,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士兵将铁戈扛在肩上,脸上满是血渍和硝烟的痕迹。
“班长,打完了吗?”
中年男人将手中的长刀放下,有气无力的笑了笑:“打完了,你小子这次杀了四个敌军,等着领功吧,等回老家后,就让媒婆给你张罗一个媳妇。”
至此,玉龙关这一场盛况空前的战役落下帷幕...而这场战役,仅仅只持续了一日而已...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临安皇城已经成为南唐旧都,而南唐亦是复名为大唐,定都于北平。
西凉覆灭在六年前,在处理完老二之后,李兆便是开始着手西凉的事情。
毕竟不管太后老妈如何在西凉权倾朝野,也不可能当真让大唐兵不血刃的将西凉推翻。
如此一来便是只得是徐徐图之,其一便是不断通过西凉朝廷内斗消耗国力,吕扶摇扶持了七位宰相,之后便故意将朝政的把控松懈,如此一来,七位宰相之间的派系斗争便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而三大上柱国,其实早已名存实亡,只剩下察可亲王一脉,毕竟察可亲王一脉于吕扶摇有恩有情。
在权衡再三之后,吕扶摇以屯兵大后方,以备日后与大唐开战留下退路为由,让察可亲王一脉率凉莽铁骑出关外建城。
小主,
西凉国内的大军则是由一个名为李景隆的男人出任,此人曾经老三麾下的将领,李兆可是深知此人的本事。
用了不少手段,才让李景隆辗转来到西凉,又阴差阳错的让李景隆施展出才华被吕扶摇看重。
另外还让李景隆带兵与大唐交战几次,故意装作被李景隆击溃的模样,让李景隆顺理成章的成为西凉的兵马大将军。
此后的数年,西凉的国力不断衰弱,而大唐则是如日中天的越发强盛,此消彼长的态势已经是打破了对峙的平衡。
南唐206年,由镇北侯岳飞率兵七十万北方讨伐西凉,西凉朝廷此时却连军饷的问题都无法解决。
在战事危急关头,只能是强行凑出五十万大军抵御大唐来犯,而率军之人正是李景隆。
李景隆也确实没有辜负李兆对他那么高的期望,五十万大军只坚持了不到三个月便被打得支离破碎。
而后大唐大军直达长安城下,虽然消息传到关外的察可一脉耳中,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半月时间未到,长安城便陷落,所有西凉皇室宗亲以及勋贵都被俘虏下狱。
此后岳飞便是分兵五路,以长安城为中心,四个月内将西凉全部收入麾下,至此,持续了数百年西凉王朝名存实亡。
而岳飞能如此轻易将西凉收复,其实很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王守仁,王守仁在西凉这些年,几乎达成了统领西凉天下读书人的伟大壮举。
再加上七个宰相内斗,导致民间民不聊生,其实早就有不少人盼着西凉朝廷翻船,毕竟西凉建国的时间并不长,西凉国内的百姓其实对于西凉朝廷,并没有那么根深蒂固的忠君报国思想。
那一日大明宫的火光冲天,所有人都看到这惊心动魄的一幕,传闻,这把火是武穆太后点燃的,而大唐朝廷则是宣布,武穆太后吕扶摇死于大明宫之中,尸骨无存...
关外的察可亲王一脉听闻此事后,便是当即率领凉莽铁骑南下入关,但此时的关外早已囤积了三大营的大军再次驻守,在察可烈金连续数月的攻城之后,因为凉莽铁骑损伤过大,只得是铩羽而归。
之后西凉那位小郡主在关外建立了临时的西凉朝廷,自号武穆,称西凉女帝。
不得不说这个小郡主在经受了李兆的熏陶之后,其手段和谋略完全不输自己那位死去的皇兄,只是大局已定,不管完颜玲珑再如何厉害,也不可能再积攒足够的力量反攻中原。
如果不是吕扶摇拦着,恐怕李明乾已经下旨让韩信或是徐达,率兵出关将察可亲王一脉给灭了。
吕扶摇这些年来则是一直住在北平皇宫内,被李明乾封为皇后,不过改换了一个名字,名为沈幼楚,正是上一世的名字。
至于王莽这家伙,则是被李明乾封为异姓王爷,因为平定了西便的大辽王朝,因此封为平西王。
王莽麾下的虎贲军则是全部归顺于朝廷,依然由高仙芝统领,而刘伯温则是接替苏文璋成为新一任的户部尚书。
大辽、金夏、西蜀、西凉,四国尽归大唐,现在的大唐领土更是超过了曾经的鼎盛时期,其国力也是如日中天,后世称这个时期为盛世大唐。
统一中原之后,李明乾便是重新定下国号,弘武,弘武元年下旨于北平修建皇城。
弘武三年,李明乾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为大唐之祖制国策,迁都北平,长安改换称西京,而临安则是改名临京。
北平,太平院,这是按照临安城的太平院一比一复刻的福地,小到石阶的高度都是一模一样。
一个少年从府外走进来,府中的下人和丫鬟都恭敬的称呼一声太孙殿下。
此时的李世民已经十七岁,距离冠礼成年还有三年的时间,李明乾在几年前便是宣布过,只待自己的皇太孙成年之时,便是自己退位之日。
不过到时候退位之后,到底是李世民继位皇帝,还是武阳王继位皇帝,这就没人猜得到。
一个身姿婀娜的女人穿着一件凉快宽大的袍子,睡眼惺松的从廊道上走过,看了一眼李世民,随意的开口道:“大儿子回来了?”
这个女人便是曾经西南黎族的圣女,黎幽...在玉龙关那一战过后,黎幽便是跟着李兆回了临安城,然后说什么都要赖着不走,还说自己已经完成了李兆的要求,变成一个可以发光的女人...
而这所谓的发光的女人,就是因为黎幽练成了黎族一门传承自上古的蛊术,祖巫经...据说这门蛊术自传承下来便无人能练成,恐怕连黎族的祖宗们都想不到,后世练成这门绝学的人,竟然是为了倒追男人才练成了,原因则是因为祖巫经里有一门秘术,可以让修炼者的身体在夜晚发出皓月般的清辉...
黎幽表示:你就说窝算不算发光就完事儿了...
李兆表示:我就是随便说说,你居然真的能发光?女施主牛逼...
后来在秦思思和澹台白秋的劝说下,李兆才将黎幽也娶进了王府,对此,黎族自然是十分高兴,毕竟黎幽嫁进大唐皇室,无疑是对黎族的一种保护。
小主,
“三妈妈,您还是多穿两件衣裳啊。”
李世民无可奈何的苦笑着摇摇头。
李世民从小便是跟着黎幽学了不少的黎族手段,对于自己这位三妈妈,李世民还是有很深的感情。
穿过后院,李世民便来到府中的静心斋,这里是李兆让人修建的学堂。
不仅是李兆的后来四个孩子,很多大臣宗亲的子弟都会在此处读书上课。
而教授他们学问的先生,则是李兆那四个徒弟,这四人中,郭嘉和房玄龄已经入了内阁,而王守仁和徐宾也成为了六部的尚书,当朝大员。
今日上课的人便是郭嘉,李世民透过窗户往里看,只见郭嘉正在训斥两个小男孩。
其中一个是魏国公的孙子,另一个则是李兆的三儿子,是李兆与澹台白秋所生,名叫李世元。
“上课偷吃,此乃不尊师长,你们去祖师爷的画像前面壁思过!”
两个小男孩低着头看似愧疚,实际上则是在悄悄的偷笑。
走到祖师爷的画像前,而这祖师爷正是李兆的画像,如今的新学已经成为大唐的中流砥柱,李兆则是被新学门人拥护为祖师爷。
“唉,世元要是有你一半听话就好了。”
“白秋妹妹说的哪里话,这小子小时候不也像个猴子一样吗。”
李世民当即转过身,只见两位美妇人穿着华丽的绣服站在身后,正是秦思思和澹台白秋。
李世民连忙拱手道:“见过母亲,见过二妈妈。”
澹台白秋打趣道:“姐姐说得是,世民小时候确实也是这个样子,不过现在倒是稳重了许多,有个皇太孙的样子了。”
秦思思眼下已经接替了李兆的头衔,被大唐的商贾称为女财神,而李兆也将麾下的产业,包括阿里商行城建公司等事情都交给了秦思思打理,毕竟李某人还是更习惯当一个甩手掌柜。
而澹台白秋则是在四年前突破了武道宗师的瓶颈,成为了继李兆之第二年轻的剑道大宗师。
秦思思转身看向廊道外的院子,絮絮的白雪落下,很快便是满目的银装素裹。
“今年的雪倒是来得早一些,南方估计也快了...”
澹台白秋挽起秦思思的胳膊,笑着道:“姐姐,幽儿妹妹说今日一起出门去逛街,咱们还是快去收拾一下吧。”
秦思思点头道:“既如此,便是先去香易居买点糕点吧。”
“还是姐姐懂我。”
澹台白秋笑着回头朝李世民挑挑眉:“小猴子,待会儿给你带蛋糕回来。”
李世民恭敬的拱拱手,目送两人离去,刚准备往自己院子而去,一道清风从身后徐过。
李世民都没回头看,便是开口道:“父王,您既然回来了,为何又偷偷摸摸的。”
身着一袭黑色龙纹袍子的李兆出现在李世民身后,此时的李兆已经不负年轻时的洒脱模样,眉宇之间都多了几分厚重感,不过这张笑脸依然是未曾变化。
站在李兆身旁拎着酒葫芦的,自然就是天下唯一的指法大宗师,顾廷芳。
“世民啊,你爹这是在外面拈花惹草,害怕见你那三位妈妈呢。”
李兆随即朝顾廷芳翻了个白眼:“顾前辈,谨言慎行啊。”
接着又朝李世民说道:“大人的事,你小孩子家家的别管,走,陪老爹去见个人。”
李兆根本就不给李世民说什么的机会,抬手抓住李世民的胳膊,一步跨出,三个人便消失在廊道上。
正在画像前面壁思过的李世元突然抬起头看向窗外。
一旁的徐鹏举小声说道:“你看啥呢?”
李世元小心翼翼的回道:“我感觉我父王回来了...”
北平城外的官道上,一辆马车朝着南方缓缓而行,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将头探出车窗向后看了一眼。
目光之中尽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深意,接着又摇摇头,示意车夫继续赶路。
“阁老,李兆来给您送行。”
车夫立马将马车停住,神情骇人的看着突然冒出来的男人,听到李兆二字,更是被吓得魂不附体。
“阁...老...武阳王来了...”
谢东阳推开马车门,咳嗽了两声,皱着眉头道:“来了就来了,如此大惊小怪作甚...”
接着便裹着狐裘从马车上下来,看着眼前的李兆,谢东阳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似乎会想起第一次见到李兆的场景,那时候陛下因为要召见李兆,还将他这个内阁首辅给冷落在养心殿外面,自己还头一次被陛下呵斥了。
当初的李兆还是被天下人嘲讽为天下第一纨绔皇子,而如今,谁人不说一句武阳王贤明。
“阁老为大唐殚精竭虑一辈子,为何走得如此悄无声,就算让六部官员前来送行,也是应该的。”
谢东阳笑着摆摆手,身上早已没了当初统领满朝百官的霸气,只剩下垂垂老矣的迟暮之色。
“王爷能来送老夫,对老夫而言,已然是胜过万千了。”
李兆朝顾廷芳伸出手,将酒葫芦拿过来,又出怀里掏出两个杯子,将酒水道路杯子里,有用内力将杯中的酒一下子温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阁老,我敬您一杯。”
谢东阳可以说是南唐之后最一位致仕回乡的两朝元老,虽然谢东阳此前与李兆多有嫌隙和矛盾,但时至今日也不过是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而李兆也是发自内心尊重这位内阁首辅,如果没有谢东阳,必然也没有如今大唐的盛世。
谢东阳接过李兆手中的酒杯,看着被子出神了片刻,接着仰起头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好酒,好一个大唐盛世啊...”
说话间,谢东阳的浑浊的眼睛里便是转动着泪光,哽咽着朝李兆点点头。
又看向一旁的李世民,开口道:“太孙殿下,日后当要成为一位为国为民的好皇帝啊。”
李世民连忙拱手道:“世民必将把阁老的话记在心头。”
谢东阳满意的点点头,其实谢东阳对于这位皇太孙的看重更在李兆之上。
说完便是转过身,直接登上马车。
“王爷,老夫此生无愧于大唐,无愧于陛下,可否担得起首辅二字?”
还不待李兆回答,谢东阳已经吩咐车夫出行,白茫茫的官道之上,马车的踪影渐行渐远。
李兆淡然的望着谢东阳离去的方向,突然开口,以武道真意加持,声音响彻天际。
“谁言天公不好客,漫天风雪送一人!”
“首辅当如谢东阳!”
谢东阳倚靠在马车内,老泪早已是湿透了袖口,接着便发出释怀的笑声,数十载的功过与否皆在风雪之中留给后人评说。
李世民转身朝李兆说道:“父王,阁老一走,这大唐老一辈的官员便是走完了。”
其实李世民并不是第一次与李兆来送行,此前不管是史迁也好,还是苏文璋也好,李兆皆是带着李世民前来送行。
在李兆看来,这些人是大唐的肱骨,也配得上他来送行。
李兆伸手在李世民的脑袋上突然敲了一下。
“小子,别管其他的,要是你敢给我闹出一个玄武门之变,老子把你屁股打开花。”
对于自己父王突如其的这段莫名其妙的话语,李世民满脸都写着问好。
啥是玄武门之变?为什么又要打我的屁股?
......
北平城中一座小酒馆,风雪落下,不少人都此处歇息,喝一杯热茶或是酒水暖暖身子。
一个说书先生坐在长桌前,手里拿着一枚醒目,抬起手便在桌案上一砸。
“砰!”
“上回书说到,武阳王只身赴西北平定武勋四家...今天咱们说说更早的事情...”
“那时武阳王还是大唐九皇子,因为豢养私兵之事,被陛下从嘉水县召入临安皇城...”
小酒馆里不断的发出感叹声和疑惑的声,风雪逐渐大了起来,依稀间还能听见说书的声音。
人未尽,杯莫停...书说下回,咱们江湖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