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皓天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是一个多疑的,对他人缺乏信任的人。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多疑和好人,通常不会组合在一起。
人们眼中普遍意义上的好人,对待他人总是怀着积极热忱的态度。他们打心底里相信人性本善,与人相处时,友善真诚,毫无保留地交出自己的信任。
正因如此,诸葛夜曾一度觉得明皓天的性格充满了矛盾。
他们曾有过一次促膝长谈,在交谈中,诸葛夜深切感受到明皓天那极为理性的思维方式。他惊叹于明皓天对人性的洞悉,明皓天总是会深入思考人性中那些腌臜、不堪的部分。
按常理来说,像明皓天这样把人性看得如此透彻的人,似乎不该与善良沾边。
可明皓天的确是善良的,只不过他的善良并非出于本能。那是他在经过思考后,做出的主动选择,他决定成为一个好人。
这跟普遍意义上的好人是有极大区别的。
大多数的好人是因为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所处的生活环境相对单纯,他们被悉心保护着,经历的风雨太少,思考得太少,从而表现得过于天真。
他们一旦遭遇了重大变故,便极有可能从此心性大变。
而明皓天不同。
他的理性一直都占据上风。
他不会像寻常的 “老好人” 那般一根筋,做事情不懂得权衡利弊。
就拿现在这种两难的局面来说,如果换作一个标准的滥好人,恐怕根本过不了自己内心的道德关卡,无法为了求生,而对无辜的长手族出手。
他们会天真的相信正义虽迟但到,想着用真诚去打动对方,换取他人的信任。
而明皓天这样的聪明人,在面对选择时,脑海里早就将利弊得失思考得清清楚楚。
单纯依据理性判断,他根本不会感到痛苦和纠结。
但关键就在于,明皓天一心想要当个好人,他用好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力求做到问心无愧。如此一来,他就像是给自己套上了沉重的枷锁,亲手把自己束缚住了。
“一次又一次,就非得逼着我妥协吗?可是如果我妥协了,将来继续坚持又有意义吗?”
明皓天不禁苦笑起来,他甚至在想,如果空灵之境还在,当下内心的痛苦和纠结都能丢给空灵之境,他能躲起来,继续掩耳盗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