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调雨顺,百姓安康!”
众人举杯,一饮而尽。
一曲悠扬,歌舞又起,绕梁三日,余音不绝。
古人少娱乐,但在这方世界呆得久了,张尘竟也觉得这歌舞颇有几分怡情。
酒过三巡,座中忽有一人站起。
张尘定眼一瞧,正是魏郡太守董昭。
董昭对张尘拜了一礼,道:“世人只知主公武略过人,破黑山、败黄巾,天下闻名。殊不知主公文采斐然,亦是当世翘楚。当日,主公一篇《佳人赋》,促成锦绣良缘,现如今,坊间已传为佳话。今日正逢佳节,主公何不再留佳作,以期来年盛景?”
“哈哈!好!公仁此言甚妙,不知诸君,有谁愿为本官抄录啊?”
“老朽愿代主公抄录。”田丰微笑着,起身拜道。
“好,那就有劳元皓先生。取纸笔来!”
张尘说罢,差人立刻搬来一副桌案,又拿来笔墨纸砚,研好墨,在一旁伺候。
田丰缓缓坐下,将纸铺开,提笔蘸墨。
张尘缓缓闭上双眼,静静思索起来。
古往今来,名篇佳句尽数在他脑海,不断翻涌。
良久,张尘睁开双眼,微微一笑,缓缓吟诵。
“上蒙天子恩,牧守一方民。”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汉春。”
“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张尘吟诵完毕,自斟一盏,仰头饮下。
满座众人,皆面露惊色。
此诗如此工整,又满含对来年的希冀之情,真可谓应时应景,难得之佳作!
“好!”沮授率先言道,“主公文采斐然,此诗必当传世!”
张尘微微一笑,再次开口吟诵。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哈哈!好!主公此诗,将千家万户辞旧迎新之景刻画得无比传神,主公真乃大才啊!”田丰看着面前自己刚刚录下的诗句,不由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