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要求先培训后上岗。培训的场所是由赵小同布置好的,方便施安大使甄别人员,特别是要将一些忠心于七大家族的人甄别出来。可放眼艾美科有哪几个企业能脱离七大家族的掌控。
赵小同想过要让鸿东戈掌控国有企业的人员调过来,但由于当时操作有任人唯亲之嫌,基本用的是自己内部人员(大华人)。为了避嫌,这次就不要在国会上提名了,不然让伯尼斯不好做。伯尼斯一心要做千古留名的好总统,他做事尽力以公允为原则,那些黑暗隐晦的事他绝不沾手,涉及阳谋的,他会做,对于阴谋诡计,他可以共谋但坚决不做。有时,赵小同也叹服他的刻板,但又想,如果没有他的刻板,可能有些改革会流于形式的。那些一上台就要再造一个国家,推翻形式主义,实干啦之类,口号震天响,结果呢,还不是以软弱与无能而使改革成为泛泛之谈吗,身边全是阿谀之辈,与千古流芳失之交臂。崇祯算一个,哥巴乔夫算一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次拜访各大家族家主,伯尼斯犹如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怀揣着劝导的目的前往。他言辞恳切,如阳光般坦荡,公事公办,毫无杂念。然而,那原本因利益紧密捆绑的集团,却并非坚如磐石。当柴全慧斯对戴维投降一事横加指责时,戴维的愤怒如火山喷发,他直接放弃辩解,与弟弟商议后便发表了自己的意愿,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解决方法。
这一举措,犹如一把利剑,无情地刺向了原本可能坚守不动或不配合的七大家族。无需他人费心分化瓦解,他们自己已然土崩瓦解。而这一切,恰恰是伯尼斯的无心之举,他那看似无意的逐个拜访,实则是一种不费吹灰之力的离间手段。
赵小同暗自思忖,在公事与亲情之间,他或许会偏向亲情。然而,从法律的公正公平角度来看,他却难以刻板遵循。
或许伯尼斯的抉择是明智的,一个人在百年之内能让人们挂着他的画像,或许可以算是一种成功。但倘若百年之后,人们仍然对他的画像顶礼膜拜,那才堪称真正的圣人。也许伯尼斯当初在图书馆内绽放的光芒,就已然注定了他要成为圣人的命运。
赵小同和伯尼斯共同商定了用人的原则:
无论哪方势力皆可举荐,然而,绝对不能任用与七大家族有任何瓜葛的人。
当然,这个人必须有从业经验、品行要靠待住。
赵小同把人员甄别的事交给了施安大使。施安大使的读心术会迅速排除与七大家族有任何纠葛的人员。另外,施安大使能甄别出所有人员品行。
为了将各自心仪的人员推举上来,社会盟、复兴盟、同心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家至少推荐了不下五十个候选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人选。当然,这里面鱼龙混杂,不乏七大家族安插的暗桩。
当其他家族如墙头草般纷纷表明自己愿意配合政府,交出军工企业之后。波尼斯和司法署大臣商讨后,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幌子,安排警察迅速进驻企业,以防出现技术泄密和技术隐藏等卑劣手段。
这突如其来的举动,犹如晴天霹雳,让七大家族如遭雷击,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伯尼斯会使出如此凌厉的手段。原本他们发表自己的意愿和配合的态度,仅仅只是一个做做样子的表态而已。他们以为要实施实质性的行动,还得等三个月或者两年以后。
对于伯尼斯政府以维护国家安全的名义让警察进驻企业,他们犹如待宰的羔羊,毫无拒绝的理由。而且警察入住也只是监视,并不妨碍他们的正常工作。
当然,有些工作岗位也按下了“暂停键”。比如正在生产地焰弹的岗位,被施了定身咒一般,停止了运作。而进出技术档案室的自由,也被上了枷锁,必须经过警察的严格验证,才能够获得那把“钥匙”,得以出入。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为技术泄密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火墙”,同时也斩断了七大家族藏私的“黑手”。一些较为先进性的研究成果,宛如珍贵的宝石,被小心翼翼地保留下来。技术人员们依然坚守岗位,宛如忠诚的卫士。
现在最为关键的,仍然是遴选各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目前,通过国会举荐上来的人,多达 300 多人。按照伯尼斯他们的设计,甄别人员首先要经历一场考试的“洗礼”。这场考试并非是那些枯燥乏味的数学题或语文题,而是要考验对事物的独特见解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式方法。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将在这场考试中展现出自己的“智慧之光”。
但这就是甄别人的方法,你如果和我有不同的价值观,我就不会使用你。
所谓道不同不相与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