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征漠北
背景:
边境局势动荡不安
- 尽管朱棣第二次亲征漠北对瓦剌进行了沉重打击,但随着时间推移,瓦剌经过休养生息,势力又有所恢复。
同时,鞑靼部也在暗中积蓄力量,两部之间虽然存在矛盾,但在面对明朝这个外部力量时,又有联合的趋势。
他们在边境地区小规模的侵扰活动不断增加,对明朝北方边境的安全造成持续的威胁。
阿鲁台的挑衅行为
- 鞑靼部首领阿鲁台在势力恢复后,态度逐渐变得傲慢。
他不再像之前那样对明朝表示臣服,甚至收容了一些明朝的叛逃人员。
阿鲁台还时常派遣小股部队骚扰明朝边境的城镇和村庄,抢夺财物、牲畜,杀害边民,这种行为引起了明朝边境地区的动荡和百姓的恐慌。
明朝的战略防御需求
- 从明朝的角度看,朱棣一直将北方边境的安全视为重要的战略问题。
他认为如果不及时遏制鞑靼和瓦剌联合或单独势力的扩张,将会对明朝的边境防御体系造成巨大的破坏。
而且朱棣也希望通过主动出击,再次向蒙古各部展示明朝的军事实力,维护明朝在北方边境的主导地位和权威,确保边境地区的长治久安。
——————
-战前筹备,厉兵秣马
永乐二十年,筹备期间,全国军事资源紧急调动。
各地卫所精选士卒,按计划奔赴集结地,步兵、骑兵、神机营等多兵种协同编组,打造出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大军,兵力高达三十万。
兵器筹备细致入微,常规冷兵器如长刀、长枪、硬弓、劲弩等,均经严格质检,确保质量上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