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愿得良嗣陵丘日(3)

许综见儿子这么说,也点评道:“辞质不文,然朴拙之间以理动人,绝非我辈手笔,亦非当今晏、玄之流所作。”

平舆许氏这一支,虽说家学出自召陵许氏,并非毫无底蕴的土豪之流,但自虎侯许褚开始,他们家就在朝着世代武人的方向转变了。

后辈子弟的培养,读书识字是为了更好地解读兵书战策,能够顺利修行即可,不再与那些文士争逐。

眼前书信,许综从文风上来看,也能确定,不是类似他们家的司氏子弟能写出来的。

司氏自司仲达之后,虽不是以武力闻名,可早年间与司仲达并称司氏三雄的、他的两个儿子,并没有表现出太高明的执政之材,反倒是指掌军伍,颇为可观,家风已经完全偏向于武人。

如果不是司茂自己所写,他最近招揽的那些隐士,恐怕也不会写出这么没有文采的文章来,当今名震天下的新一代文士,以何晏、夏侯玄等人为代表,无不追求词句华丽、用典生僻、用字诘聱。

这封信交给他们写,不从历代典故中找出十个八个受到帝王恩遇,后人尽忠报效的人名出来都不算完!

更有甚者,找出的典故里还要挑挑拣拣,从里面阴戳戳分出赞扬的和贬低的引申含义,摘选之后加入文中,送给你看的时候,悄悄看你读懂了没有,没看出他们的小心思的,他们就一脸高傲,冷嘲热讽一番,纠集几个与他们一般爱好的家伙,能在边上嘲笑一整年。

所以,这信到底是谁写的?

司茂到羊古身前求救,做得非常隐秘,外界一点风声未曾听闻。

许综、许竣找不到头绪。

但现在的问题已经来到他们跟前。

信是谁写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以司茂的名义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