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救孤雏北海今象乾(1)

乾心论道 客笑而还 1241 字 5天前

不过陈仲与这位,也只是闻名而已。

士族的高门子弟中,像董志张这么爱交朋友,只要你名声大、学问好,就不论身世,与你结交的人,才是另类。

丁夏这般身世,整个蓬莱道洲,能够和他身份上不相上下的,也没有几家,寻常士人,想要得到他的一次接见,都不容易。

似陈仲这种,出身寒门,倚仗一口剑纵横天下的“任侠之士”,可不会被人家放在眼中。

是以虽然陈仲和董志张都认可丁氏在武次郡的做为,却也不会专门去拜访。

董志张是要急着去北海郡,见徐干最后一面。

陈仲则是无所谓一个丁夏。

船过武次郡城,远远的可以看到城墙正在增筑。

董志张又说起武次郡的另一个名人。

“王氏十三年前得有一子,落生九日而不睁目,其父恐其疾病,日夜忧叹,于是乃于第十日皱眉、睁眼,然而不哭不笑,凡饥渴便溺,辄以指、目示人。”

这是近些年发生的事情,陈仲返回蓬莱道洲不算久,确实没有听闻过。

王氏,便是武次郡丁氏之外的另一郡望士族。

只是最近几代人中,都没有出过什么特别优秀的族人。

董志张继续道:“家人以为此子绝顶聪明,其父名之‘承先’,寄予厚望。奈何此子三年不言,容讷不改色。”

这就有点意思了。

陈仲微微挑眉,小孩子一般十几个月的时候,多数都要开口说话了,直到三岁都不开口,莫非是先天哑症?

董志张也不卖关子:“时有祖州道太平道宗三品道官裴元绍访武次,一见王承先,赞之曰‘此子九日而不张目者,毋乃不肯见污浊之世恐翳其明?三年而不肯言者,毋乃不忍听哀怨之民恐塞其聪?此必古之贤者,若许由、巢父者复来也欤!’于是收王承先为徒,游学祖州道太平道宗十载。”

陈仲微微点头,那裴元绍虽说有些牵强附会,说的一大套,八成是配合王氏造势,但既然董志张特意说起这个人,想必还有后话。

“前不久,王承先学成归来,年仅十三,便已突破了感应!”

董志张说到这儿,艳羡之情溢于言表。

陈仲也不由感慨一声:“少年得志啊!”

别人十三岁就突破感应,实打实的成为了一代高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