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元明没能趁势突破,虽然令人遗憾,却也不必太过计较。
或许就是功行未到吧!
陈仲也没有向苏元明再解释什么“忘身存我”、“动止之容”、“无心自得”。
钓叟所传《剑术》,其中许多章句,都与近古大贤庄周所着的《庄子》相同。
陈仲为此曾特意与当世善解《庄子》的名士往来探讨。
动止之容不能一,无心自得不能二,便是炎州道沁阳郡的向秀,对于婴宁这一次第所引《庄子》词句的解释。
陈仲结合自身修行经历,也比较欣赏向秀的这一解释。
大体来说,婴宁便是要忘去已经形成的,对自身的证见,此即“动止之容”,即“忘身”。
同时,忘身却不能忘我,此“我”非“我欲”、“我思”、“我执”,只是静中一点真我不动,如此才能在忘身得来的深刻宁静中,醒悟新生,即为“无心自得”。
这一点,难就难在“无心”上。
但凡“有心”,那便得不到,即使好似得到了什么,也只是歧路而已。
苏元明没有能够领悟婴宁,但好的一点是,他也没有记住陈仲试图点醒他的话,不解其中含义。
不知道,便不会执着去想,反倒比知道了却做不到的那种,更容易打破障碍。
陈仲不肯对苏元明再讲之前那些话是什么,苏元明也不缠问,放下之后,转而说起之前他听那虎妖所说的事情。
吃人云云,不必多表。
汉亡之后,几十年来,陈仲不知见过多少,妖物的花样虽多,也不过是学着人去做的。
唯独那所谓的“天下妖修总盟会”,引起了陈仲疑虑。
“方丈道洲确为妖修祖地之一,但前汉时便已然归化,数十年前我游历彼处,妖、人杂处多无异色,风貌与它洲大不相同,怎么会忽然冒出这等盟会?”
陈仲对妖物的偏见消除,三十年前在方丈道洲的经历,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当年在方丈道洲,人与妖物和平共处,不但互不侵扰,反而多能互补。
人族中有许多不能修行,或者无心修行的个体。
妖物更加如此,特别是他们首先需要开启智识,比人族修行更多一关,故而即便是大妖的后代,也未必就能成妖。
在方丈道洲,人族修士与妖修往来为友,妖修将自己未开智识的后代托付人族百姓豢养,更有甚者,一些妖修凭着自己天赋的力量较大,专门到人类当中做工换取钱货,再去购买美酒美食享乐的,也在所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