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奇谋定辽东
残阳似血,余晖洒落在襄平城外的曹军大营,营帐林立,旗帜在寒风中猎猎作响。林小羽身披玄色披风,站在营帐前,望着远方连绵起伏的山峦,眉头紧锁。此时,曹操率大军已兵临辽东,公孙康据城坚守,双方陷入僵持。
帐内,郭嘉躺在榻上,面色苍白如纸,却强撑着精神,目光灼灼地盯着军事地图。诸将围坐,气氛凝重。曹洪率先打破沉默,粗着嗓子道:“这公孙康小儿,龟缩城中,拒不迎战,我军粮草消耗巨大,再拖下去,恐怕对我军不利啊!”
夏侯惇也点头附和:“是啊,军师,您可有良策?强攻的话,襄平城高池深,我军伤亡必定惨重。”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郭嘉,又忍不住看向一旁沉思的林小羽。
郭嘉轻咳几声,声音微弱却透着自信:“诸位莫急,我已有破敌之策。公孙康与袁尚、袁熙貌合神离,如今二袁兵败来投,公孙康必然心有疑虑。我军只需按兵不动,公孙康自会将二袁首级送来。”
张辽面露疑惑:“军师,这公孙康怎会如此轻易就范?”
林小羽这时开口了,他目光如炬,缓缓说道:“郭军师所言极是。公孙康一直担心曹操吞并辽东,若我们摆出强攻姿态,他定会与袁氏兄弟联手抵抗。可若是我们按兵不动,他便会忌惮袁氏兄弟鸠占鹊巢。在他眼中,袁氏兄弟虽兵败,但毕竟是四世三公之后,在北方仍有一定影响力。公孙康为保自身权势,定会对袁氏兄弟下手。”
曹操捋着胡须,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小羽所言,正合我意。就依奉孝之计,全军原地待命,看公孙康如何动作。”
几日后,襄平城内,公孙康府中,灯火摇曳。公孙康与手下谋士们正商议着对策。公孙恭忧心忡忡地说:“兄长,曹操大军压境,袁尚、袁熙二人又在城中,如今我们该如何是好?若与袁氏联手抗曹,胜败未知,且日后袁氏恐会反客为主;若献出袁氏以求和,曹操生性多疑,又怎会轻易放过我们?”
公孙康身旁的谋士郭图,眼珠一转,献计道:“主公,曹操远道而来,粮草补给困难,必然不能久战。我们可先坚守城池,同时派人联络周边的乌桓部落,许以重利,让他们出兵骚扰曹操后方。待曹操疲惫不堪,我们再与乌桓前后夹击,必能大破曹军。至于袁氏兄弟,暂时留着他们,可作为与曹操谈判的筹码。”
公孙康还未及回应,突然一名士兵匆匆闯入,跪地禀报:“启禀主公,城外曹军这几日毫无动静,既不攻城,也未增派兵力,似乎在等待什么。”
公孙康闻言,心中一惊,沉思片刻后道:“曹操老谋深算,这其中定有蹊跷。恐怕他是想坐收渔翁之利,等我与袁氏兄弟自相残杀。”说罢,他目光投向郭图,“郭先生之计虽好,但乌桓部落反复无常,且远水难解近渴。如今曹操按兵不动,我看袁氏兄弟才是眼下最大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