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因为在这个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村庄里,每家至少会有一个儿子。这似乎成了一种不成文的“标配”。

基于这样的家庭结构,老一辈人心中形成了极为顽固的观念:女儿,生来就注定要嫁为人妇,离开原生家庭,而儿子则肩负着延续家族血脉、传宗接代的重任,必须迎娶媳妇进门。

一旦女儿嫁入夫家,在他们眼中,就如同泼出去的水,与娘家的联系变得微妙而脆弱。

倘若女儿在夫家遭受了委屈或欺凌,女方父母的反应往往令人心寒。

他们不会鼓励女儿勇敢地扞卫自己的权益,而是苦口婆心地劝诫:“男人都这样,这日子还得过下去。

为了孩子,你就忍一忍吧,一辈子说长不长,很快就过去了。”

在他们的观念里,家庭的完整、名声的维系远比女儿的幸福更为重要。

若是女儿在婆家的处境实在恶劣,难以忍受,最终选择离婚,带着满心的伤痛搬回娘家,那迎接她的也并非温暖的港湾。

家中的弟媳妇或者嫂嫂会率先站出来表示反对。

她们担心离婚的大姑姐或小姑子会分走家庭的资源,打破原本的家庭平衡,影响自己的生活。

于是,家庭中的各种矛盾便在这种复杂的关系和传统观念的交织下逐渐滋生,让本就受伤的女儿陷入更深的困境。

在娘家也找不到一丝安宁与慰藉,只能在家庭的边缘独自徘徊,承受着来自各方的压力和冷漠。

这也是很让人觉得讽刺的一点。

同为女性,本应有着天然的共情与相互扶持的本能,然而现实却常常背道而驰。

当一位女性在婚姻中遭受欺负,伤痕累累地回到娘家时,那些同为女性的弟媳或嫂嫂,不但没有流露出一丝同情之心,反而变本加厉,在她本就鲜血淋漓的伤口上狠狠地撒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