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隆兴帝验收信鸽

……

十月冬初,寒流南下。

鹰狗处训练的二百只信鸽,也到了该接受检阅的时候。

隆兴帝携心腹——锦衣军北镇抚司指挥使杜大人,亲临鸽坊。

内务府总管王大人和鹰狗处统领孙大人,皆陪侍在侧。

一队锦衣军将二百只信鸽带出城去,放飞后,信鸽们如数准时带信归巢。

看到这个结果,隆兴帝方才欣慰颔首,问向左右:“显淳啊!你看这批信鸽可还合用么?”

杜显淳,锦衣军北镇抚司指挥使,官职虽不高,只是从四品。

但手中的权势和威望,比王总管这样的正二品还有孙统领那样的从二品,都是只高不低!

其人极为年轻,而今止过而立,为人刻板冷硬,手段更是酷烈,油盐不进。

若是有犯官叫他抓住把柄,无论官职高低,绝无半点情面可讲!

正因如此,这未杜大人在满朝文武中,也算是个异类,叫人又敬又怕又厌又恨。

“回禀陛下!这些信鸽,正合用!”

这次的信鸽训练计划,是在辽西之乱平定后提出的。

神武将军冯唐挂帅出征时,在辽西前线,侥幸截获了一封以猎鹰传递的军情。

那是鞑靼人训练有素的空中“信使”!

其实信鸽送信,古已有之,自隋唐以来便有例可考。

但此法,多为贵族玩物,或是传递远方游人往家中传书之用。

至于用来传递军情机要,前人有过尝试,但效果平平。

主要是信鸽易受天气、天敌、以及自身能力上限等因素干扰,稳定性欠佳。

可如今边疆战事频发,常规传讯方式在复杂地形与敌方袭扰下,效率低下、风险极高。

辽西一役,若不是偶然截获鞑靼密信,己方或许还对敌军的暗中调动浑然不觉。

所以冯唐带回这一消息后,隆兴帝痛定思痛,最终决意组建本国的信鸽传讯体系!

鞑靼可以,没道理大顺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