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调查服装市场,做准备工作(三)

厨房里,两人忙碌的身影交织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温馨与甜蜜。

他们一边做饭,一边聊着关于开店的事情,从选址到装修,从进货到销售,每一个细节都讨论得津津有味。

事实上,这些日子里,张峰在到处跑大米供应商的时候,也顺便了解了1988年农村服装市场的情况。

1988年,中国农村地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迎来了服装经营渠道的全面革新与拓展。

在这一时期,个体裁缝以及国营和供销合作社商业等多渠道并行,共同构建了农村服装市场的繁荣景象,为农村居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购衣体验与选择空间。

个体裁缝,这一传统而富有匠心的职业,在农村服装经营中依然占据一席之地。

他们凭借对当地气候、劳作习惯以及消费者身材特点的深入了解,为农村居民量身定制各类服装,从日常劳作所需的耐磨实用装,到节庆场合所需的华美礼服,无不体现出裁缝师傅的匠心独运与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开放,个体裁缝也开始尝试引入更多新颖的面料与设计元素,使得定制服装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同时,更加贴近现代审美,满足了农村居民对服装个性化和时尚化的需求。

国营和供销合作社商业在农村服装经营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机构凭借稳定的供应链、较为完善的销售网络以及良好的信誉,为农村居民提供了质量有保障的服装产品。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这些传统渠道也在逐步转型,引入更多市场机制,提高服务效率,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它们不仅销售服装,还承担着普及服装知识、引导消费观念的重要职责,为农村居民的服饰消费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这些多样化的服装经营渠道,不仅丰富了农村居民的购衣选择,还促进了服装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农村居民开始接触到更多元化的服饰风格,审美观念逐渐开放,服装消费不再仅仅是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更成为了展现个性、追求时尚、享受生活的重要途径。

早餐做好后,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温馨。

餐桌上,热气腾腾的瘦肉粥散发着诱人的香气,金黄的煎蛋在灯光下显得格外诱人,新鲜的青菜绿油油的,让人忍不住想要大快朵颐。

王雪芬的心情就像这早餐一样,充满了期待与喜悦。

她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兴奋地宣布了自己的决定:“昨天峰哥提出来开服装店,我昨晚想了一夜,我们决定要开一家服装店。我知道这条路不好走,但我有信心,也有决心去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