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回头自家也得弄一个。
必须的!
“叮叮~”
“来了!”小石头眼前一亮,“来几位大哥跟我去拿菜吧,第一顿不能点菜,但也有不少。”
赵海朝几个球员挥了挥手:“郭五刘六...你们几个去吧。”
“是,东家。”
四人出列跟着小石头往外走去。
门外,穿着棉袄带着棉帽的小四敲完铃铛后,从马上取下两个大木箱放到门口,再从怀里陶出一张菜单。
用马来送外卖讲道理是很奢侈的,但北炎收缴了胡人几十万驮马,不转化成劳动力实在太可惜了,于是顾正言向姜葵谏言把驮马拿来出租,
不仅能带来收入,租马的人还能顺便帮朝廷养马,一举多得。
有了这项政策,加上顾正言的刻意带动,各大酒楼很多都兴起了外卖业务,风雪天里,上京街道时能看到驮马来往。
至于人力完全不用担心,北炎百废待兴,很多人都没有工作,只要给足银两,再大的风雪都有人送。
像今天这天气,小四送一趟至少二十文起步。
这在之前的大雍是无法想像的,对普通人来说干什么能一次挣二十文?
附近州府的无业者听到消息后纷纷赶往上京,很多人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有了钱赚,人们瞬间感觉这个冬天不那么冷了。
甚至还有不少参加比赛的普通南雍人看到上京这么多赚钱的活儿,当场更改国籍,加入北炎做起了兼职。
顺便提下,小石头正是顾正言上京赶考时,在离上京三日车程的奉宁城流民窟里遇到的两个乞丐小孩中的小男孩。
还有个是姐姐,叫大英,现在在公府给苏小九和蓉蓉当丫鬟,她俩的娘也在公府做杂活。
顾正言说过有机会会回去看他们,他从未食言,但他太忙走不开,便让人去奉宁城把母子三人接了过来。
三人这两年的境况不太好,一介弱女子带着俩孩子,就算有北炎政策的优待,想活好还是不容易,只能挣扎在最底层。
其实她们之前在养济院过得还不错,但胡人南下后养济院彻底名存实亡,她们无奈又变成了流民。
还好遇到了顾正言,才改变了一家子的命运。
母子三人只是个缩影,像她们这样的人天下还有很多,北炎要走的路还很长。
小石头从小混迹于流民窟,嘴皮还算麻利,他也想挣钱,一番央求下,顾正言同意让他干向导。
顾正言本以及这小子会吃瘪,没想到这小子干得还挺不错。
很快众人拿到了饭箱,小四把菜单给了小石头,小石头拿回院内让赵海点下一顿。
赵海看了看菜单上昂贵且花哨的菜肴,嘴角生津,心中很是期待,快速在上面圈了几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过当笔落到一道菜上时,他犹豫了。
北海鲜鱼汤?北海...
谁不知道秦国公从北海带了几百条鱼回来?要是能吃到北海的鱼,此生也无撼也。
但是这价格...
一千两银子一条?
而且还是最小的那种,大的要三四千两...
放眼天下也无出其左右吧?
挣扎片刻后,赵海打上了圈。
妈的!一千两就一千两,钱没了可以再挣,北海鱼可不是随便就能吃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