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放他回家算了

这混蛋自己说错话倒也罢了,拉上我作甚?

但刘吉和严高终究是多年老友,若将其撇来,日后见了面怕是不好说话了!

于是,刘吉便解释道:“启禀陛下,刚才臣在过来的时候,确实和张大人谈论过这件事,严大人估计就是那时候听到的。”

张鹏一听心中也火了,好家伙,严庆那孙子坑你下水,你也得把我拉下来,你这家伙也太不够意思了!

不过,当着严庆和皇帝的面他也不好明说,只是点头道:“启禀陛下,确是如此!”

三人原以为这一番解释便能将此事蒙混过去,不成想,三人说罢,萧帝当即便露出一幅温怒的样子。

“国家大事,岂可在路上随意议论?难道说你们一直都是如此的吗?”

“这……”刘吉和张鹏瞠目结舌。

严庆也感到了一股莫名的压力。

就在几人不知如何回话的时候,萧帝的态势突然一松,他轻轻的挥了挥手道:“罢了,此事暂且不论,先说那案子吧!”

“严侍郎说不仅不能杀,还要封侯拜相,你们怎么看?”

张鹏和刘吉被萧帝这反常的话语说的有点懵,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回答。

这时,于廷益上前道:“启禀陛下,严大人此言差矣。”

“刘凌虽有大功不假,但他的罪过也不小,大周律令明文规定,未经允许带兵擅离属地者,按谋逆论处。”

“若只因刘凌立有大功便忽略了他的罪过,那我大周律令岂不成了摆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之后,若再有人违反律条,又当如何惩处?”

“所以臣建言,依照刑部主事沈文杰所书,将其充军辽东,这样既能彰显我大周律令的威严,又能安抚鲁州民心,此乃一举两得。”

萧帝闻言又是一阵沉默,半晌后,他看向了一直未发言的杨浦道:“杨爱卿可有话说?”

一般来说,领导在得到几个答案之后,又去问其他人,这并不是集思广益,征求其他人的意见,而是纯粹的是目前的答案无法让他满意。

这时候,若说出和前者相同的答案的话,必不讨喜。

真正的聪明人,肯定会根据一些细枝末节,从而推断出领导的真实想法,并说出来。

这种人往往才能得到领导的赏识和重用。

杨浦在朝廷混迹了有四十余年,前二十年基本上都在边疆干仗,京城的腥风血雨从未牵扯过。

后二十年有了接班人之后,便回到了京城之中当好先生。

因为其能力出众,深通兵法,又性格稳重,不争不抢,更没有朋党,所以深得萧帝信赖。

就连严高也要给他三分面子。

这种极致的人精,在听到萧帝的问话之后,便开始了缜密的思索。

杀你好像不乐意。

大家封赏,你更不乐意。

充军,似乎也不太满意。

诸多选择被否决之后,杨浦上前道:“启禀陛下,臣以为刘凌所立之功,乃是不世之奇功,此战之后,鲁州可保十年安宁。”

“杀之肯定不妥,引起民怨不说,也容易寒了那些尽忠报国之心。”

“但大肆封赏则更为不妥,若是这样的话,今后人人效仿,那我大周岂不是乱了套!”

“至于充军辽东,虽说是个不错的主意,但辽东苦寒,所去之人十之八九都回不来,这样与杀了他也没什么区别。”

“依我看,不如算他将功折罪,放他回家算了。”

“大不了再革了他魏县都尉的官职,防止他再次违逆便是!”

此话一出,众人明显看到萧帝脸上闪过一抹笑意,如此标准答案便已经呼之欲出了。

萧帝点了点头道:“诸位爱卿,可还有其他异议?”

皇帝都点头了,再提意见,就是纯属找抽了,哪怕是严庆也不敢再多说什么。

“臣附议!”几名内阁成员和严庆同时拱手同意。

萧帝淡然道:“那便这样办吧!”

“既然刘凌的事情有了结果,那随他进军鲁州的青壮们该如何封赏,你们也一并议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