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道君好道宠灵素,天下伽蓝尽灭形。
……
“门下:朕纂承天序,今有司天监众卿夜观天象。
启朕曰,荧惑横空,国将大乱……
……
朕又于大梦,至东方之天宫帝君处。
问帝君曰:
荧惑横空,为之奈何?
获言改除魔髡。
经金门羽客、通达真灵元妙先生解疑,方知魔髡,和尚也。
要结此厄,需疏通调和。
朕感念帝王应天时,决于正月改元,是为宣和元年,立道为大宋国本。
下此诏制:
释教害道,虽不可灭,合与改正,今有十策。
佛改为大觉金仙,佛刹改为宫观……”
皇榜,自大宋朝廷下达,使得这一天变得不再平凡。
在这一刻,大宋的古刹众人,感觉天都塌了。
金山寺的法海,看着城墙皇榜文书呆住;长安城内,唐三藏留下的唯识宗僧人亦是呆住……
这注定是一场动荡。
任何一个集体,都有好有坏。
宫观内有骗人的道士,古刹中也有真慈悲的和尚。
然而赵佶下的这道圣旨,却一棒子“打死”大宋境内所有的僧侣,包括苦行僧。
但……
这就是最好杜绝燃灯在东土传法的决策!
快刀斩乱麻!
谁也不知道燃灯……会不会安排灵山佛众,混入本土僧侣内传法!
只能从根本上杜绝此事发生!
骂声自诏书下达各地各州时,已然冲出霄汉。
乃至太子赵恒,长跪赵佶面前,乞求一个改写诏书的机会。
赵佶沉默叹息,给了赵恒一个死心的机会。
其言,若是赵恒能找人与林灵素斗法,赢了,他就改写诏书。
于是,一场浩浩荡荡的佛道两家斗法开始。
数天之内,林灵素没有一刻停歇,不是在与僧人斗法、就是在斗法路上。
这结果自然是——无一败绩!
林灵素的修为,对于这些尚且还在“人”范畴的法僧来说,简直就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
只是略微出手,就已经抵达了这些僧人的极限。
并且,在林灵素主导下,只要与他交手落败的法僧,有一个算一个,刺青发配!
如太子赵恒带来的五台山法僧。
“昏君,妖道!”
谩骂声隔着群山都能听见,尽显悲凉。
不明白,僧侣真的不明白!
明明赵佶对于佛门亦然有好感……
否则……
岂会坐视着他的太子信佛?
可如今,他却又能做出这样的决定。
苏轼站在林灵素身后,看着被刺青发配法僧,神情复杂:“童儿,不分好坏就改除魔髡,你从今往后恐怕是要留下千古骂名。”
一棒子打死的行径。
但有读书之人,都很难做得出来。
不管为人,只论行业,是和尚就得“打死”,注定要被诟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