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方面为了在进攻作战当中取得优势,不得不再次进行了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征兵,动员起了楚国最后一批军事力量。
三月初,楚国动员的最后一批军队十七万楚军抵达前线。
至此时,前线楚军的总兵力达到了六十六万。
兵力得到加强的楚军随后在景兼的命令下,开始对秦军防线发动进攻。
三月七日,六十六万楚军兵分十一路,每路之间间隔十里,向秦军防线发动进攻,双方上百里的战线上顿时之间烽烟四起。
秦军方面则拒守壁垒,拒不出战,楚军虽然在兵力占据优势,但是秦军壁垒修筑坚固,长达一年的对峙,秦军一直在不断完善壁垒的防御体系。
可以说秦军壁垒构成的防御丝毫不比一座坚固的城池差好。
而面对如同潮水一般冲来的楚军,秦军以弓弩手为主力,向楚军疯狂的倾泻着箭矢。
秦国营垒外围是壕沟,拒马,鹿角等组成的障碍地带。
为了给进攻主力开辟前进道路,楚军大批军队,手持盾牌,背负泥土,手拿斧头,开始清理秦军营垒外围的障碍。
而秦军则是营垒的高壁上,用弓弩射击。
先批负责清理外围的楚军,只是一些辅兵,盔甲稀少,在面对秦军密集的箭矢时,可以说相当于是裸奔状态。
不过,楚军硬生生的用大量的损失,清理完了秦军营垒外围的障碍。
但是,这并不代表,接下来楚军就可以顺利攻下秦军营垒了。
营垒外围的障碍地带只是开胃小菜,后面还有一系列的防御措施。
不过, 楚军这次的进攻, 并不是为了彻底拿下秦军战线,而是对秦军战线的一场试探。
在付出了超过三万人的损失以后,景兼已经找到了秦军战线上的薄弱点。
于是,楚军的布置开始进行调整。
剩余的六十二万多楚军当中的十五万,负责守卫楚军营垒,剩余的四十七万楚军,分为三部分。
其中,主攻的二十五万楚军,由景兼率领,进攻秦军战线左侧发现的薄弱点,另外二十二万楚军,在主攻楚军两侧布防。
一方面是和主攻楚军相呼应,另外一方面,则是防备秦军战线的其他秦军出击侧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