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大战将至

重耳和另一位公子夷吾因此也受到牵连,为了躲避灾祸,重耳开启了长达十九年的流亡生涯。

离开晋国后,重耳先是逃到了狄国,在狄国居住了十二年。

晋献公去世以后,国内发生内乱,奚齐、卓子先后被杀,夷吾回国即位,是为晋惠公。晋惠公担心重耳威胁自己的地位,派人刺杀重耳,重耳不得不再次逃亡。

辗转各国的重耳,先后经过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楚国等国。之后秦穆公派人来接重耳,重耳便前往秦国。

秦穆公十分看重重耳,不仅将五个女子嫁给重耳,还派兵护送重耳回国。

公元前 636 年,重耳在秦军的护送下渡过黄河,回到晋国。

“秦晋之好”这一成语的典故,就主要来源于春秋时期秦国与晋国之间的多次联姻事件。

回国后,重耳在晋国大夫们的支持下,顺利即位,是为晋文公。重耳复国成功,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韦孝宽此处引用重耳复国的典故,虽然当下的情况和典故的情境大相径庭,但意思也很明显,这是要宇文邕假装当“秦穆公”,支持高纬复国。

实际上,北周和北齐交战多年,军事冲突频繁,已经很难谈和,所谓的支持高纬复国不过是让北齐内乱的阴谋而已。

“知我者,骠骑大将军是也。”

宇文邕摸了摸胡须,露出满意的笑容。

随后发生的事,就变得既魔幻,仔细想想又不难理解了。

之前一直和北齐交战的北周,忽然放出消息,声称北齐大司马兰陵王,公然以下犯上,带兵造反,窃据君位,非人臣所为,实乃大逆不道之举。

为了“匡扶正义”,北周决定无条件支持大齐皇帝高纬复国,并宣称,要和大齐建立兄弟之国,世代友好。

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一边说要世代友好的是北周,一边进行战争准备的也是北周。

随后,北周陆续派出军队,试探性地进攻北齐的各个要塞。

每一场战役,高纬都会被韦孝宽当作吉祥物带在身边,目的就是要在战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

用不着韦孝宽逼迫,高纬几乎每次作战之前,都会亲自在两军阵前哭诉兰陵王如何阴险狡诈,如何违背忠义,如何篡夺了大权。

部分要塞的将领,见到高纬本人,选择了投降北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