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李世民这么笃定的认为消息是准确的,杨凌也是感到很头痛。
杨凌并不是怀疑李世民手下那些的探子。
他们打探回来的消息,是肯定不会错的。
但是这个时代的探子打探消息靠的是什么?
自然还是眼睛看跟耳朵听呀。
这种打探消息的方法肯定会存在一些误差的,甚至还可以会存在很大的误差。
杨凌并不是怀疑那些探子的能力,甚至恰好相反,杨凌很敬佩那些探子。
探子几乎等于是在用生命去冒险。
可即便是如此,那些探子也不敢真的闯入了梁师都的军队里面去打探消息。
这么做无异于是去送死的。
所以杨凌可以认为,探子打探回来的消息,就是对方向想要探子看到的,或者听到的。
梁师都不可能真的拥兵百万。
这么多的兵力,你总得养着吧,要养活并训练这么一支军队,单单只是日常开销就是很大的一笔钱粮了。
更不要说梁师都本来缺粮缺的厉害了。
这是其一。
其二,杨凌依稀记得,古代人对战场的人数都是虚报的,比如我有一万人,我就能对外声称是十万大军,有十万人,或许就敢称是百万。
理清了这个思路之后,杨凌就能够断定了,这梁师都,绝对不可能真的拥兵百万,但是几十万兵力肯定还是有的。
这么算下来,梁师都的兵力其实还算是很强大的。
如果他真的有几十万兵力,那么攻打幽州城,恐怕还真的能够把幽州拿下来的。
大唐的主要兵力并不在幽州那个方向上,就算是现在调兵过去,也是不太可能的。
根据李世民的说法,现在兵力主要在肃州,越王是准备攻打突厥的。
然而现在,梁师都屯兵在幽州,目标直指幽州。
梁师都的意图是显而易见的。
无非就是告诉大唐。
只要你敢对突厥出兵,那么我梁师都就直接出兵打下幽州。
自古以来,幽州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如果梁师都真的拿下了幽州,那么对于大唐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突厥人的兵力也是非常的强悍的。
越王跟突厥人的较量可能也不会那么乐观。
所以这一战,怎么看,都是大唐处于被动的局势。
再加上杨凌已经从杨晓燕那里听说了越王殿下已经私下里跟突厥有了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所以他对于肃州的战况,并不看好。
还有那个李渊。
杨晓燕也说了,这件事其实就是李渊跟李泰密谋的。
倘若真的是李泰跟李渊密谋的事情,那么这件事就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这么简单了。
如果李世民不交赎金,那么李泰肯定会出面的。
到时候李世民就成了不孝之人了。
李世民登基以来,着力推崇孝义的。
这就等于是打了李世民的脸啊。
这个时候,如果李渊站出来要废除李世民的皇位,扶持李泰登基,也不是不可能的。
有突厥跟梁师都为盟友,再加上李泰本就有肃州几十万的兵权。
李泰手中的几十万兵力,可是实打实的人数。
可以说是大唐的精锐军队了。
所以你看,越王跟突厥有一些不可告人的交易。
而突厥又跟梁师都勾结在了一起,现在李渊又被梁师都给抓了。
那么这件事如果要追究下去,肯定跟越王脱不了关系的。
但越王人在肃州啊,他如果想要脱罪,还是很简单的,即便是最终的证据指向了越王,越王都能给用一句本王是被人陷害的来脱罪了。
再加上李渊的搅局,北方的局势,真的是令人担忧。
杨凌其实也很郁闷。
李泰这厮现在才多大啊。
按照历史上的年龄,这货现在恐怕还是个小屁孩吧。
在这后世应该只是初中生而已。
但是在大唐,竟然都能有这个算计了。
所以究竟是古人太早熟了,还是后世的人退化了呢?
对此,杨凌真的是唏嘘不已。
但越王的事情,杨凌不能对李世民说的。
李渊的事情,杨凌更是不能对李世民说了。
杨凌只是李世民的女婿而已,可没有儿子在李世民心中的位置重要。
李世民肯让李泰去肃州跟突厥较劲,就足以证明李世民其实很重视李泰的。
他是想要把李泰培养成以为守疆之人。
除非李泰自己作死暴露了,否则任何人说李泰的坏话,可能都会被李世民质疑。
杨凌还不想参与皇室的争斗。
他只想要泄恨而已。
谁让李泰屡次对他杨凌出手的。
但是现在看来,杨凌想要泄恨,似乎也是很难的。
除非杨凌能够破局。
否则,很可能会死的连渣都不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