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置办官学,欲通丝绸之路!

随着这些种子的投入,北疆的开荒热情愈发高涨。

红薯的收获期也在临近,但苏言的心思却不在这上面,前者的丰收是注定的,他所考量的却是足以影响北疆每个人的大事。

——置办官学。

大乾是有官学和私塾的,但经年累月的不作为,早就使得穷苦百姓读书无门,以往普通百姓也能交付得起的束修,早就变成了没有百十两银钱莫入门。

在这种情况下,科举沦为了专属于有权有势者的上升通道,大大的激化了百姓和富商豪绅的矛盾,也使得整个大乾的各阶层愈发割裂。

在苏言的规划下,北疆的官学是免费的,传业授课所需的费用皆由北疆王府承担,百姓们只需要备上吃食即可。

有土豆、红薯等粮食托底,以及沈万三的商队,苏言心中很有底气。

但同时,他的心里有个念头一闪而过,——大乾日益衰颓,经济每况愈下,仅仅与他们贸易往来是靠不住的。

若是能够打通西域三十六国,效仿前世开拓出一条丝绸之路……

“看来又要抽卡了。”

看着规划出来的官学体系雏形,苏言摇头一笑。

他想要创办的官学并非只传授经世治国之道,而是具备不同的分支,像农业、工商业等亦在其中,学子们可根据自身情况做出选择。

不过苏言没有立刻抽卡,而是先唤来诸葛亮与其商议,对方毕竟是王相,开拓一部之事理所应当要知会。

“殿下欲要创办的官学……”诸葛亮看着苏言规划出的草图,眼中闪烁着微光。

他上知天文下晓农桑,自然很清楚这种官学的重要性。

诸葛亮沉吟片刻后,给出了建议:“既然涉及到农业、工商业等行业,除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外,还需要加入实践。”

“不如让各部择出合适之人,作为官学的实践课业先生。”

闻听此言,苏言心中一动。

诸葛亮这套办法很明显就是实习,不过是将两者提前结合起来,多方面考量学子是否合格罢了。

“先生言之有理。”

苏言微微一笑,“我会尽快挑出主管官学的官吏,不过这更具体的部分,还是要拜托先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