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郭嘉所言,新皇不去清缴暴民,反而对付有功于江山社稷的重臣,但凡是有识之士,多半为之心寒!
诸葛亮顿了顿,举步来到北疆地图前,抬起右手指着地图,“殿下出兵,最佳的策略是稳扎稳打,无需急着入京夺位。”
“在这种情况下,反而更该以边打边占据城池为主。”
听着诸葛亮的策略,苏言轻轻点头。
他能领会对方的意思,眼前大乾日渐式微,确实在走下坡路,可还没到彻底衰亡的时刻,对于自己来说,仍然是一只庞然大物。
各地方体系复杂,上到官吏下到豪绅,依旧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
苏言的出现,就是插入复杂利益体系的一柄尖刀,必然要分走一部分,甚至夺走全部的利益。
而为了维护原有的、即自身的利益,这些官吏豪绅多半不会效忠苏言,而是抗争到底。
面对这种局势,不稳扎稳打是不行的。
毕竟北疆物资贫瘠,人丁稀少,以区区一隅之地和整个朝廷对抗,胜算并不大。
说到这里,诸葛亮话锋一转。
“当然,除了稳扎稳打外,还有一策。”
“哦?”
苏言挑挑眉头,“先生请讲。”
“起一支奇兵,杀了大皇子,昭告天下即位登基。”诸葛亮伸出食指,在地图上勾勒出一道略显曲折的路线。
苏言瞧了一眼,竟是自己来北疆时的路线。
“殿下来北疆这一路,收拢了不少民心,如若起一支奇兵,星夜奔赴京师,是有成功的可能的。”
听到这话,苏言微微一笑,摇头道,“但这样做,会有隐患吧?”
“殿下英明。”
诸葛亮笑了笑,“这样一来,殿下即使登基为帝,也多半落下个得位不正的恶名。”
得位不正,这是很麻烦的一件事。
但凡对朝廷有些不满,想要煽动民众造反,都能充分的利用这个名头,扯出什么‘反苏言复隆乾’,占据大义,征讨不义之帝。
毕竟,苏言手里确实有密旨不假,可康乾帝都已经死了,谁来证明密旨就一定是真的?
会不会是苏言攻入京城后,自己用玉玺伪造的?
在有心人的煽动下,就算密旨是真的,也会被歪曲为伪诏。
“王相的用意,孤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