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民心所向

秦祚明之所以不没收武器铠甲,是因为现在的武器铠甲对建明军来说,就算是敌人都拿走,影响都不大了。

迫击炮和手榴弹的出现,让建明军的战争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种状态之下,传统的武器铠甲影响太小了,连弓箭都没有太大的作用。主要是这两种武器所能造成的震慑力太足了。

而且手榴弹现在不少士兵还开发出了全新的版本,比如说利用一些抛石车,或者是在=木柄手榴弹的末端系一些绳索,将导火索系在绳索上,在手放开绳索的一刹那,手榴弹被甩出去的瞬间,导火索也被拉下来。

这样可以将手榴弹的距离,按照建明军最新的度量衡,强壮的士兵可以轻松扔到五十米之外。

但这样扔的方法没有精准度,如果敌人是密集队形还是可以的。

另外就是利用一些大号弹弓。但大号弹弓需要两个人配合,它的距离增加的也有限,大约也就是六七十米的距离.

至于投石车虽然可以扔的很远,但是里面的导火索不够长,有可能半空中就爆炸了。

而且投石车还不如直接上迫击炮呢,总而言之士兵们都在想办法将手榴弹扔到更远的地方,但五十米基本也就是极限。

再远也就没有必要了。

而五十米这个距离,敌人能威胁到己方的也就是弓箭手,但弓箭手在这个距离上弓箭的杀伤力也不是很大,盾兵就可以直接顶过去。

所以,铠甲和近战武器对建明军来说已经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与其这样还不如大大方方的让这些俘虏带走,这些俘虏里面秦祚明倒是不相信所有人都真心向着建明军,肯定也有向着那些地主士族的。

但建明军分辨不出来,秦祚明也分辨不出来。

问题是他分辨不出来,这些俘虏里面应该有人可以分辨出来吧?他们都公然喊着要跟建明军混了,回去之后,他们会做什么也不难猜。

更何况,这些俘虏只要联合起来,这些地主和士族手里面能抽调出来的士兵,真的很有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