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烫手山芋

缴获的物资和功劳分配完了,帐内鸦雀无声,众人都是明白,接下来就是最为棘手的俘虏处置问题了。

叛军俘虏具体人数还没有统计出来,但大概总共俘虏约摸有五六万人。

将他们送回河东路冀北路显然很不现实,路途遥远不说,两路之地残破不堪,如何养的起这数万饥民。

像人口这种物资,其实在以前,是十分受各地官吏欢迎的,当地官吏的政绩有很大一部分是和人口的数量挂钩。

毕竟只有人多了,税收才能更多,手上的粮食才能更多,养活的军队也能更多。

但现在不同,这些俘虏是叛军中的饥民,不能用谋反的罪名尽数杀了。

不然以后有乱民作乱,他们面对官军知道死路一条,根本不会那么轻易剿灭。

而且也有违仁道,有损周朝大国颜面,就是朝廷上的清流派也不会同意。

他们虽然不在乎这些百姓饥民的死活,但是几句话的事情,能给自己留下千古好名声,何乐不为。

所以这部饥民大概率还是会被出战的官军各领回驻地安置。

但此举隐患极大。

一来这些饥民数量庞大,要消耗的粮食数量更是天文数字,各地官库中哪里有这么多粮食给他们吃。

而且帮他们恢复生产,能够自给自足至少需要一年以后,再加上各地闲田少,水利失修。

如此开垦荒地,农具粮种,水利修建,房屋安置,还要派下文吏管理等等等等,所耗费不知几何。

而且如果不大修水利,这些饥民得产粮能够自给自足至少需要两年乃至更久。

长远上来看,这是笔划算的买卖,但奈何各处官库囊中羞涩,无法拨下如此多的钱粮。

至于朝廷上,大概率就是一纸命令,几句嘉奖,至于要钱要粮,那还需斟酌斟酌。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些俘虏是叛军中人,谁知道那个好那个坏,哪个有罪哪个无罪。

要是带回当地,结果这些叛军心怀异心聚众造反,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河东路冀北路两地皑皑白骨千里无鸡鸣的场景,众人脑补都脑补的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