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随着交易数额的越来越大。”
“那些商人们每次做生意要携带的银钱也是越来越多。”
“即便是没没有朝廷的钱庄。”
“早晚也会有别的类似于钱庄之类的东西出现。”
“到时候银子就会到别人的手里。”
“倒不如朝廷先一步下手,让那些银子能够为大明所用。”
经济的发展 ,必然会带来更便捷的支付方式。
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
刚立国的时候,百姓多是铜钱交易。
随着税制的改革,已经开始有了零碎的银子流通。
商人们自不必说。
虽然朝廷一开始禁止私下用银子交易。
但民间早就已经将这条禁令视若无物了。
就连朝廷也从来都没有管过。
总不能几千两银子的交易。
让商人们推着几大车的铜钱在街上跑吧?
所以郎中的话说完之后。
众人又是一阵点头。
又是一番商议过后。
众人一致决定,按照陛下 和太子殿下的意思来做。
由户部牵头,定下来一个章程。
看看这件事具体如何做。
然后再呈报朝廷,着手实施。
很快,户部就把具体的流程报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看了一遍,发现跟自己孙子说的没有什么大的差别。
便下旨通过了。
另一边,朱雄英从皇宫回来之后。
便在思考一件事情。
那就是如何给朝廷弄来更多的 银子。
这片土地哪哪都好,就是金银铜等能够当做 货币流通的贵金属不多。
因此中原王朝很容易就出现钱荒的问题。
这个问题一直到一百多年后,海外的大量白银流入。
才稍稍得以缓解。
但是由于农耕文明的局限性。
大明并没有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
把白银的价值赋值在银票上。
导致那些白银被无数的地主和富商给藏了起来。
结果就是每年都有大量的银子涌进来。
朝廷的财政却日渐的枯竭。
但是朱雄英有信心解决这个问题。
并且有信心把贵重金属锚定的货币。
变成朝廷信用锚定的货币。
但是这么做的前提是需要足够的贵重金属当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