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神秘画作现着镇
江南的桃源镇,水巷纵横,粉墙黛瓦错落其间,古朴的韵味在悠悠岁月里沉淀。每至金秋,一年一度的艺术展览便成为小镇最热闹的盛事,四方艺术家携作品汇聚于此,为这宁静水乡添一抹灵动的艺术气息。
今年的展览在镇中心一座古旧的大宅里举行,宅子历经百年风雨,木质雕花门窗与青石板地面,无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展览开幕当日,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展厅内洒下斑驳光影,观展的人们穿梭于一幅幅画作之间,低声交流欣赏。
就在众人沉浸于艺术之美时,一幅突兀出现的油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这幅画没有署名,被放置在展厅最显眼的位置。画中场景是小镇郊外那座废弃已久的工厂,灰暗的色调笼罩画面,破旧的机器七零八落,像是被岁月随意丢弃。地面上,一滩殷红的血迹格外刺眼,在昏暗光线中散发着诡异气息。
人群中,不知是谁小声惊呼:“这……这不是当年林悦失踪的地方吗?” 瞬间,展厅内一片哗然,议论声此起彼伏。
林悦失踪案,是桃源镇居民心中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疤。五年前,年轻貌美的林悦在一个寻常午后外出,就此人间蒸发。警方全力搜寻,却只在郊外废弃工厂找到她染血的衣物,现场有打斗痕迹,却没有更多线索,案件就此悬而未决。时光流逝,可小镇居民从未忘记这个失踪的女孩,如今这幅画的出现,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千层浪。
陈宇,一名刚从警校毕业分配到桃源镇派出所的年轻警察,也在人群之中。他身材挺拔,眼神透着年轻人特有的朝气与执着。自来到小镇,听闻林悦失踪案后,他便暗下决心,要解开这桩悬案。此刻,望着画中场景,陈宇眉头紧锁,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预感,这幅画或许是解开谜团的关键。
他迅速拿出手机,拨通所里电话:“张哥,我是陈宇,在艺术展览现场,有幅画和林悦失踪案有关,你们快来。” 挂断电话,陈宇开始仔细观察画作,不放过任何细节。他发现画的笔触细腻,对废弃工厂的描绘极为精准,连角落里一台生锈的机器铭牌都清晰可见,显然画家对这里十分熟悉。
周围的议论声不断传入耳中:“这画家到底是谁啊?怎么画这么一幅吓人的画。” “该不会是凶手故意画出来挑衅吧?” 陈宇听着这些猜测,心中愈发坚定要找出画家。
不一会儿,派出所的同事赶到现场。带队的张警官年近四十,经验丰富,看到画作后,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小陈,看来这案子有新情况了。” 陈宇点头,指着画作说:“张哥,我觉得画家很可能了解案件内情,说不定他目睹了什么。咱们得赶紧找到他。”
张警官安排同事封锁现场,保护画作,同时开始询问展览工作人员。据工作人员回忆,这幅画是在昨晚展览布置完成后,今天清晨开馆时突然出现的,没人知道它是如何被放置在这里的。展厅监控昨晚因维修暂时关闭,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
陈宇没有气馁,他在展厅里四处踱步,观察周围环境。突然,他发现画作下方的地面上有一小片白色碎屑,像是纸张被撕裂后留下的。他蹲下身子,小心翼翼地捡起碎屑,仔细端详,发现上面似乎有模糊的字迹。陈宇心中一喜,将碎屑小心收好,准备带回所里交给技术人员分析。
走出展厅,秋日的阳光依旧温暖,可陈宇却感到一丝寒意。他望着小镇的街道,人来人往,看似平静祥和,可在这平静之下,隐藏着的秘密却如黑暗中的漩涡,随时可能将人卷入深渊。他深知,寻找画家的道路或许充满荆棘,但为了揭开林悦失踪案的真相,他必须勇往直前。
回到派出所,陈宇和同事们开始梳理线索。技术人员对碎屑进行分析,可惜字迹太过模糊,无法辨认。但陈宇没有放弃,他决定从画作的风格入手,走访镇上的艺术工作室和画廊,询问是否有人认识这种画风的画家。
桃源镇虽小,艺术氛围却十分浓厚,各类艺术工作室分布在大街小巷。陈宇一家一家走访,向店主和艺术家们展示画作照片,询问相关信息。一天下来,双腿酸痛,却一无所获。但陈宇没有被挫折打倒,他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找到画家,揭开那隐藏在画中的秘密,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第二章:画家踪迹初探寻
从艺术工作室出来时,夜幕已经悄然降临,陈宇拖着略显疲惫的身躯走在小镇的青石板路上。街边的店铺亮起了暖黄色的灯光,与如水的月光交织在一起,给桃源镇蒙上一层温柔的面纱。然而,陈宇却无心欣赏这宁静的夜色,他的脑海里全是那幅神秘的画作和不知去向的画家。
回到派出所,陈宇顾不上休息,径直走进办公室,将一天走访收集来的资料摊开在桌上。他仔细翻阅着笔记,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个艺术从业者的反馈,可关于画家身份和行踪的线索,依旧如石沉大海,毫无头绪。
小主,
“小陈,先别忙了,吃点东西。”张警官端着两份盒饭走进来,将其中一份放在陈宇面前。陈宇抬起头,感激地笑了笑:“谢谢张哥,我再看会儿。”张警官在他对面坐下,打开盒饭,一边吃一边说:“别给自己太大压力,这案子急不得。”陈宇摇了摇头:“张哥,我总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要是错过了,林悦的案子可能又要搁置很久。”
两人沉默着吃了几口饭,陈宇突然放下筷子,说道:“张哥,我想换个思路。既然从画作风格找不到线索,那我们从这幅画出现的时间和方式入手。它在展览布置完成后、开馆前被放进展厅,当时展厅没人,监控又坏了,说明放画的人对展览流程和展厅情况很熟悉。”张警官点了点头:“你说得有道理,明天我们去问问展览的组织者和工作人员,说不定能发现什么。”
第二天一大早,陈宇和张警官再次来到展览现场。此时展厅还未对外开放,工作人员正在做准备工作。他们找到展览的主要负责人李馆长,一位头发花白、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
“李馆长,关于那幅神秘画作,我们想再了解一些情况。”陈宇礼貌地说道。李馆长推了推眼镜,无奈地叹了口气:“我也很纳闷,这事儿太蹊跷了。我们昨天把能想到的地方都找遍了,实在想不出这画是怎么进来的。”
陈宇接着问:“在展览筹备期间,有没有什么陌生人频繁出现在展厅附近?或者有没有人打听过关于展览的特殊问题?”李馆长皱着眉头想了想,突然一拍大腿:“你这么一说,还真有个事儿。大概一周前,有个年轻人来问过展览的布置时间和安保情况,我当时以为他是普通参观者,也没多想。”
陈宇和张警官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兴奋。“能描述一下他的样子吗?”张警官急切地问道。李馆长回忆着说:“他戴着一顶黑色棒球帽,口罩遮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一双眼睛,看起来二十多岁,身材偏瘦。对了,他背着一个画夹,我当时还以为他是个画家呢。”
陈宇拿出纸笔,将李馆长描述的特征记录下来。随后,他们又询问了其他工作人员,可惜都没有更多收获。离开展厅后,陈宇陷入了沉思:“这个年轻人很可疑,他打听展览信息,很可能是为了把画放进来。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张警官拍了拍他的肩膀:“别想太多,先找到人再说。我们去镇上的旅馆问问,说不定他就住在附近。”两人来到小镇上唯一的一家旅馆——桃源客栈。客栈老板是个热情的中年妇女,听到警察询问,立刻翻出旅客登记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