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四章 放水养鱼

这么多的金子,傅忠是第一次看到。

他喜滋滋的想,要不是羌人还处于原始部落,以物易物,如果他的商业发达,资金都变成了产业和实物,变卖起来有这么容易吗?不是有句话,和珅跌倒,嘉靖吃饱,就因为他的钱都不敢用在明处。

一边想,一边划算怎么安排这些金子的去向。

首先要还债,赵三、程续的面孔在他脑海里划过,他们辛勤经营企业,任劳任怨,还没有拿过该得的红利。还有跟着自己出生入死、离乡背井的护卫,不就是图个全家衣食周全吗?

这次一定得兑现。

王安和裴述,口里没说什么,也是咬紧牙关在挺着。情报是这么容易搞到手的,没有利益,谁会出卖自己的主子。

还有研发项目,要加大投入。那些工匠,技师,不重重赏赐,积极性怎么发挥得出来。光是研发弹簧,滑轮,香精等,材料就不是个小数目。

傅忠的捷报与黄子澄的密奏同时到达了朝廷,两相比较,差别不是很大。只是黄子澄把傅忠杀尽羌人的贵族,所得战俘尽为榆林苦力之事如实回报。他不是个投机取巧之人,把破城之时,自己并不是第一批进城接受之人的实话也说了出来。

与此俱来的,还有辽东的捷报。

户部也真是耐得烦,将傅忠上缴的金银铜器一一炼化,得金十万两、银二十万两,铜器若干。

朱元璋疑惑问道:“老大,黄子澄不是第一批进入城内之人,我们岂能尽信那土匪的所说。羌人经营狮嘴山,已过百年之久,三十多万人的放牧,加上常年抢掠九边之地,难道就只积累了不到一百五十万两之数。可气的是,这个不要脸的,居然敢大言不惭,向朝廷要抚恤银子。”

朱标圆道:“父皇,你落下了他最重要的一句话。”

朱元璋:“什么话?”

朱标念道:“榆林非臣私家之地,乃朝廷管辖之处。臣当不当榆林知府,是皇上一句话的事。臣在任一天,必为榆林人说话。榆林人抵御外寇,虽属自然之理,但将士们的鲜血不能白流。“

接着分析道:”一码归一码,傅忠私藏与否,没有实证。榆林毕竟是朝廷之地,抚恤之事为朝廷应尽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