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忠正要说,还不叫田蕴去看看。突然一笑,这个称手的主簿升官了。
我们去看看吧,边走边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才回道:“自从大人免了打‘鸣冤击鼓’人的板子,下面县里来了不少喊冤的。都是几年前的案子,县里面也有结论。田大人接手后,厘清了其中不少错判。只有这个绥德县的案子特殊,被告天天来喊冤。”
“抱鼓”制度是地方衙门对司法制度的一个补充措施,古代大多人没有文化,写不清楚状纸告状,衙门在正门东设了面鼓,让有冤屈的人鸣冤击鼓,用这样的方法告状,叫鸣冤击鼓。
大多数人害怕官府,就算不识字,宁愿请人写状纸,也不敢轻敲‘抱鼓’。
鸣冤击鼓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对特别冤屈的,也可以敲‘抱鼓’。只是为了防止一些别有用心的扰乱衙门行政,又规定了,如果没有冤屈,击鼓是要受刑罚的。所以有再大的冤屈,谁知会审成什么样的结果,所以,他们也不敢轻用此法。
傅忠:“到底是什么冤案,用的着敲‘抱鼓’。”
李才:“被告与一孤寡老头相邻,多年来一直对其施舍不少。两年前,被告的儿子长大成人,要成家立业,用钱的地方太多,就断了平常的施舍。那个老头看看断了财路,便把被告告上县衙。理由是被告的父亲在世时借过他的银两,这么多年来,利上滚利,已不下一百两银子,他请求县太爷作主,让被告归还。”
傅忠:“有借有还,天经地义,这不是什么难审的案子,被告用得着喊冤。”
李才:“案子的难点就是,那孤老头没有借据,县里看他可怜,强判被告还钱,被告也执行了县里的裁断。后来,您在榆林施行新政,治下百姓无不称颂您为青天大老爷,他这才起了翻案的心思。”
傅忠一笑,“我是什么青天大老爷,只是尽了本分而已。”
开科取士是要考刑法的,看着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黄子澄,傅忠正要看看他的手段,便说道:“此案以黄主簿为首,我就是旁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