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住在砖窑简陋的工棚里,傅忠一身都馊了,锦衣玉食的前身,加上后世注重个人卫生的习惯,他都有点不好意思了。男人为了心中的理想,对自己就是下得去手。
直到第二窑砖烧出来。
看到红彤彤的砖头出窑,大小如一,棱角分明,胡子拉扎的傅忠放心了。
这中间只苦了田蕴,光是来工地就有三次。
第一二次,傅钟也没在意,他是榆林实际操作者,这么大的项目,他不可能不操心。
第三次的时候,傅忠古怪地看他一眼,“你是有什么事吧?”
自从田蕴撕碎傅忠留给他后路的信件后,俩人心中再无半点芥蒂。政事上,商量好后,傅忠一概不管,任由田蕴发挥。还是李大人(李善长)说得对,事事亲躬,诸葛亮都无能为力,何况自己这个假冒的天才。
田蕴与傅忠的合作已到默契程度,一个肯放权,一个敢拼命。他呵呵笑道:“万事难逃大人的洞察。经过榆林保卫战之后,大人的威望如日中天,是该考虑放那第二把火了。”
他是傅忠忠实的拥趸,眼看这个刚满二十的公府少爷,文事武备,无人能望其项背,那新式刑案早就勾动了他的强烈好奇。
傅忠沉吟了半刻,缓缓说道:“要说这是我的第二把火,其实是整个榆林最大的政务,是所有人的最后底线,不能不慎重。这样吧,你先放出风去,就说这次选才,品阶可以由他们想象。榆林僻处西北,又是军镇,读书人本就不多,不下这样狠手,招不到人才的。”
田蕴心里一咯噔,榆林最高的品级就是眼前这个知府,正五品的官衔。由他选才,总不能与他并肩吧,任由想象,最次也是从五品。
他犹犹豫豫说道:“就不知吏部同不同意。”
傅忠笑道:“你不要担心,我能说出此话,心里是有主张的。”
两个从五品,也就是太子努努嘴的事。正三品以上的官,朱元璋认不认得全还在两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