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抚民、绥远之策

李善长除了行政是把好手,被誉为大明的萧何。年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军事上也是把好手,为朱元璋出了不少好主意。傅忠这样的筹划,件件出于他的预料,真是个有宿慧的人呀。

“请到书房,那里有堪舆图。”

接着对下人们喊道:“上清茶。”

书房内,对着地图,两人详细把各种意外因素都考虑了一番。

李善长感佩说道:“贤侄是我见过的最杰出的军事人才,这样的战阵,恐怕军神徐达也难破解。”

傅忠谦逊说道:“我去榆林,为了保命,算是挖空了心思,还不知实战怎么样。”

李善长笑了一笑,“就如贤侄所说,要是这样也保不了命,我把李字倒着写,从此不再谈论军事。”

傅忠心下一晒,我的命没了,你的李字倒着写又有何用。

他谦逊说道:“我就把您的话当成赞美了。”

李善长:“贤侄军事上有如此见解,政事上想必更有高招。榆林地处边塞,怎么抚民,怎么绥远,你说说看。”

傅忠来此的目的,就是为了说服李善长。

他侃侃说道:“高招谈不上,有些想法,说出来供您批判。”

“我细察同胞,苟安一方的多,勇于开拓的少。历朝历代,亿兆汉人,常常被只有几十上百万的异族侵扰,不得安宁。这不禁让人痛彻心扉。原因何在,缺少血性的缘故。”

“榆林地处偏远,与异族杂居,培育血性,就从他们开始。”

“怎么培养血性,先从生产上开始。”

“我私下以为,天下大患不在不均,而在不公,此有识之士的共论。龙生九种,还种种不同,何况普罗大众。”

“因此,我在榆林行政,肯定与中原不一样。我要营造一个公道环境,让各行各业自由发挥。肉就这么多,你不努力,只有死路一条。通过竞争,才能激发人们的创造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么个狼性的办法,说出来有点骇人听闻。”

“凡提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用这种不实之词蛊惑人心的,都是些别有用心的奸猾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