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忠回家后,在父亲的书房,东寻西找,连本工具书都没有。
寥寥几本关于军事的书籍,好像犯了社交恐惧症的小孩,躲在角落里,一点生气也没有。
想起后世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但凡有点条件,不管什么人,不管看不看,其书架都码了一背景墙的书。
这个奏折怎么写,连格式都不清楚,又不能叫别人代写。
好不容易找到了几张奏折草稿,估摸着大概样式,正要动手,才想起自己不会用毛笔。
按照寄身的记忆,写出来的字看都看不得,歪歪扭扭,好似三岁儿童涂鸦,怪不得太子看不上原来的寄身。
看来这世的父亲,对寄身真是娇惯过头,亦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儿子去做什么文官。在他的心中,恐怕还是拿着刀子砍人头来得痛快。
用后世写钢笔字的手法写毛笔,好歹像个字,反复练习了几次,慢慢也看得过眼。反正外面传闻自己的字对对不拢,简体字也不怕太子有何疑意。
至于所谓书法之类的,原来也看过不少。有些根本不入眼的,一些人不是也夸赞不已。
看来,书法好不好,一则是书写者和观赏人的自我理解,二则是书写人来头的大小。
这世不知怎么样,文人不是一脉相承吗。
用钢笔书法写毛笔,说不定还能自创一格,傅忠这样安慰着自己。
至于创办军校的内容,那就由得自己发挥了,好在前世大学军训时,教官是个军校毕业的。当年高考,同学中也有考取军校的,多少还知道一些情况。
他伏在案上,奋笔疾书,从组织架构、教员配备、学生选拔上大致罗列出一张表格来。
校长、教育长、教员、后勤配备,这是人事。
指挥科、参谋科、测绘科、情报科、骑兵科、火药科等等,这是专业。
一边写,一边暗暗佩服自己,没想到一个不入流的医生,对军事院校还能胡诌这么多。
教材就不能包办了,由太子下谕旨,徐达不是年底才死嘛,由他写指挥科教材,说不定一忙起来,不受外界打扰,还能救他一命。
军中谋士这么多,让他们写参谋科、情报科的教材。
父亲口述骑兵科教材,由管家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