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青母子俩也在其中。
听闻要举镇迁徙,众人议论纷纷。
“娘,咱们走不走?”
“随大潮吧。”
...
由于与外界断了联系以后,春夏务农冬入学的说法也就不作数了。
正月里闲来无事的王先生早早的就到每家每户去通知,孩子到了一定年龄之后就应该进入学塾念书。
当王先生走到一间看着就很破烂的房屋前,王先生没有敲门,而是在屋外轻轻呼喊了一个人的名字。
“李如初。”
喊了几遍无人回应。
王先生刚想转身离去,屋内传出虚弱且苍老的声音。
“王先生,进来吧,门没拴。”
王先生推门而入。
屋内狭小,小到只能容下一张床和一张桌子,破旧的锅碗瓢盆都堆积在桌子下边。
王先生看到桌角还放了几本书,那是去年他送给李如初的,看到书籍有被翻动的痕迹,王先生欣慰的笑了笑。
床上躺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妪,眼眶深陷,面无血色。
“王先生请随便坐,恕老身不能够起身相迎。”
王先生看了一眼盖在老妪身上的‘被子’,用手微微整理了一番,防止有寒风进去。
“不必如此,我这次来还是想让如初去我的学塾打扫卫生,一来可以解决你们俩的温饱,二来如初也到了该识文断字的年纪。”
老妪眼含泪水,双手合十,一个劲的道谢。
王先生走出屋子紧了紧身上的衣衫,本想去山上走走,看看能否找到外出觅食的李如初,不曾想,李如初刚好朝这边走来,手里抓着大把即使在寒冬也能采摘到的野菜。
兴许是长期营养不良的缘故,李如初看上去很是纤瘦,身上单薄的衣衫和裸露在外的脚踝与寒冷的冬季显得格格不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如初朝着王先生鞠了一躬,好似在学塾里学生朝先生行礼一样。
记得去年刚到这个小镇时,李如初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还带着一个身患重病的奶奶。
那时候的她不但没有放弃活下去,反而爆发出了更强烈的求生欲。
她带着奶奶住在牛棚里,挨家挨户的敲门求钱求吃的。
是王先生用他所有的积蓄给她买下了这间破烂屋子,虽然外边下大雨里边下小雨,可对于李如初来说,有个地方藏身就已经足够了。
李如初虽然一穷二白,可她从不偷窃,她每天都在想方设法的找吃的,去山上挖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去换些钱财。
本可以穿得厚实一点的她,硬是将所有较厚的衣物都给奶奶做‘被子’了。
在李如初的悉心照料下,奶奶的病情没有恶化,反而越发好转,这让李如初越发的努力。
这样坚强的少女让王先生心疼,于是在一天夜里,他找到李如初,让李如初去学塾里打扫卫生,每天管饭,还有一点点微薄的收入。
除此之外,但凡能赚到钱的,李如初都会毫不犹豫的去做,刷碗洗盘子,给有钱人家倒马桶都是常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