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王佐
章武二年(公元196年)十月,刘备于洛阳召见徐庶、李放。
这个时间阎行投降消息已传至洛阳,其与田豫分两路攻入武威,战事还未结束,但想来削平武威没有意外。
徐庶、李放恨意难消,伏地向刘备恳请:
“阎行、张猛,皆不可恕,请陛下杀之。”
刘备宽解道:“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且阎行之过,又与张猛不同。
张猛是归而复叛,须当治罪,为后来者戒。
阎行原属伪凉,两军交战,无所不用其极,更何况阎行所为算不上欺诈。
如今彼既愿归降,如何能因旧事而杀之?
杀一阎行,固然轻易,荆州、冀州与我军互有杀伤者,还会再归降吗?
吕奉先杀谢荣,庞令明杀许秦,如今为我军猛将,屡立战功。
沮授、张合、阎柔等皆与我军有仇,是否要绝了此辈归降之念?
一夫拼命,十人难当。届时又会平白送掉我军多少将士之性命?
为全君等之义气,就要付出更大将士之牺牲。君等愿否?
九泉之下,凌子任、孙伯固等若有知,愿否?”
徐庶、李放无言以对,跪地放声痛哭。
刘备亲手将两人搀起,道:
“我闻凌子任有遗言,欲平乱世,致太平。
如今乱世仍在,太平可期。
君等不努力奋发,反效儿女之泣,是何道理?”
刘备也不自称朕了,此刻非君臣对答,而是兄弟谈心。
长兄如父,谆谆教诲。
徐庶、李放擦干眼泪,站起身来。
徐庶道:“臣必发扬子任遗志,绝不懈怠。若违此誓,愿受斧质。”
李放道:“末将必继承子任遗志,辅助陛下削平乱世,绝不退缩。若违此誓,愿死于矛矢之下。”
刘备颔首道:“善。”
命中书丞草敕,以徐庶为吏部侍郎,品级升为从三品;命军政部宣教起草命令,以李放为护羌军军长,军衔为郎将,驻金城郡安夷县。
徐庶、李放谢恩退下。
经过这几年调整,刘备麾下官吏等级基本确定下来。
军官职级为上将、中将、镇将、准将、偏将、裨将、郎将、上校尉、中校尉、下校尉、上军侯、中军侯、下军侯、上士、中士、下士,共十六级。
军事单位统一改为军、师、曲、屯、队、什、伍。师即部改名。朝廷设有诸部,军队再叫部有点别扭,便改为师。各单位主将一律称为“长”。
一般以军为独立作战单位,个别地方以师为独立作战单位,称为“独立师”,即原来的别部司马。如屯驻武威姑臧的贺齐,就是独立师。
根据需要临时在军上设置军区或战区,可随时撤销。如今刘备尚存四个战区。南部战区牵招,东部战区吕虔,北部战区关羽,西部战区田豫。原来刘猛统领的中部战区,在讨灭孙策后,即行撤销。现在刘猛是以镇将的品级担任陷阵军军长。
田豫的西部战区统领军队也发生了变化,原来统领十军,现在则只有飞骑、襄武、厉锋、护羌四军及凉州诸郡兵。当然,这一情况马上又会迎来调整。
文官品级,也进行了改革。汉制官员品级共十六级,从高到底依次是万石、中二千石、真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千石、比千石、六百石、四百石、比四百石、三百石、比三百石、二百石、百石、斗食和佐史。
“石”读作“旦”,做容量单位时,与斛等价,一石糙米约重二十七斤;做质量单位时,一般也是三十斤左右。万石,一年就是二十七万斤,显然不可能真发这么多。万石到百石,级差也过大。用“石”做品级,跟实发俸禄不能说风马牛不相及,但也可说是没有什么对应关系。
刘备索性直接改为品级。从一品到九品,每品分正、从两级,一共十八级。大体而言,三院主官为正二品,诸部尚书为正三品,郡国守相为正四品,县令为正六品,乡长为正八品,亭长为正九品。
官职体系清晰简明,一目了然。每个人在这个庞大官僚体系中的位置,也一清二楚。只要人人做好本职工作,就能维持这个体系的高效运转。
刘备又任命三辅长官。现在长安不是首都,实际上应该叫三郡太守了。以刘馥为冯翊太守,以原刑部某曹从事顾雍为扶风太守,以原平原相张嗣为京兆太守。
又调吏部诸葛瑾任汉阳太守,征杨陵入朝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