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帐下谋士,面带殷切,道:“诸君有何计解我军困局?”
荀彧道:“王喜不识大局,妄自尊大,既有此念,轻易难以招降,当举兵攻之。
但其士卒众多,盘踞诸县,如常山之蛇,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破之要诀在于一个疾字。
惟其能疾,方可不引来刘备插手。”
程昱道:“文若所言极是。若不能速破王喜,我军势必陷入与其纠缠相持之中,刘备若乘势来攻,将大不利于我军。
昱以为当切断王喜与其他贼寇之联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举全军而破之。
若破王喜,其余诸贼势必震恐,降之易矣!然后再与刘备决于东平。”
曹操见两人都强调速取王喜,计谋可取,心中略定,又问低头沉吟的戏忠,道:“志才有何策破王喜?”
戏忠抬起头来,细长的眼睛中闪动着精光,道:“忠对荀君和程公速破王喜之议深表赞同,但忠以为不应全军攻击王喜。
首先,大军行进,不论如何速进,动静都不会小,必惊动王喜,使其有备。
其次,就算王喜与他贼联系被暂时切断,但王喜本人亦有两万精兵,我军仅一万多人,仓促难以破之。
再次,若王喜见我军大众前来而惧,不出城与我野战,而是坚守无盐,则我军仰攻坚城,更为不利。
综上,虽欲速破而不可得也。”
荀彧、程昱、陈宫以及诸曹夏侯等皆陷入思索中。
曹操忙问:“既如此,计将安出?”
戏忠道:“忠建议采取骄兵之计,可根据王喜骄狂,将计就计,再派使者前往,不是说降,而是托为求和。
言刘备明讨黄巾、实取我军,刘备豺虎,不可共事,我军愿割东平国与之,并将上表王喜为东平相,与之共拒刘备。
王喜必麻痹大意,我军可派一支精兵,星夜进军,掩袭王喜,将其擒杀,然后回破寿张司马俱,取东平陆,与刘备隔汶水相持。”
荀彧道:“此计太过行险,若王喜谨慎有备,我孤军深入敌后,易进难出。”
程昱思索片刻,道:“昱以为此计或可一试。此计成败有两个关键,一是说客要取信于王喜,使其相信我军诚意,从而松懈守备;